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4年,是兵团五十周年华诞。兵团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兵团党委“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职工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兵团生产总值302.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13亿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79.65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7亿元,增长17.0%。三次产业比重为38:26:3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1%、20.1%和48.8%。人均生产总值11835元,比上年增长10.8%。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牧团场改革“1+3”文件得到全面贯彻。2004年底,全兵团承包土地固定面积达80.6%,22.3万户职工划分了两用地,96%的连队实行了民主选举连队领导干部,团场和连队普遍实行了政务公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兵、师两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初步建立。国有企业联合、重组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截至2004年底,师属企业改制面已达87%,团办企业改制面已达80%以上。兵团控股的11家上市公司总股本25.57亿股,累计募集资金36.72亿元(不含公司发起设立时募集资金和公司上市后分配红股转入的资金),其中首次发行融资29.19亿元,配股融资7.53亿元。 预算内独立核算企业全年实现利润净额8.2亿元,比上年增盈0.25亿元,其中农业利润净额4.77亿元,比上年增盈0.73亿元。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7%(见表1)。其中城市上升2.1%,农村上升4.5%。从分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看,食品、居住类价格回升是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食品上涨5.8%,居住上涨8.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6.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3%。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上涨0.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和农工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工业化进程缓慢,产业结构层次低、行业发展不均衡,投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部分职工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克服多种灾害及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降的不利影响,实现丰产丰收。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39.45亿元,增长11.2%。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三足鼎立”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5.39万公顷(1430.90万亩),比上年增长4.6%。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0.38万公顷(305.64万亩),增长14.5%;棉花种植面积47.21万公顷(708.11万亩),增长4.1%;油料种植面积5.70万公顷(85.52万亩),下降17.4%;甜菜种植面积1.89万公顷(28.37万亩),下降2.6%。粮、棉、油、甜四大作物播种面积构成由去年的20:50:7:2调整为21:49:6:2。蔬菜种植面积5.67万公顷(85.10万亩),增长22.4%,其中工业用番茄种植面积3.63万公顷(54.44万亩),增长34.3%;工业用辣子种植面积0.36万公顷(5.47万亩),增长9.1%。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棉花、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其中棉花产量再创历史新纪录(见表2)。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80万公顷,比上年下降54.6%。其中退耕还林1.70万公顷,下降65.5%。 畜牧业生产克服禽流感等灾害影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末牲畜存栏头数突破700万头,达到709.9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4.0%。肉类、羊毛、禽蛋、牛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见表3)。 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76万吨,增长6.2%。 年末乡镇企业就业人员13万人,增长6.4%。预计实现增加值21亿元,增长9.1%。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29亿瓦特,增长5.4%。大中型农用拖拉机2.01万台,增长2.9%;小型拖拉机3.39万台,增长11.4%;农用排灌机械2.01万台,增长24.0%;农场用电量13.85亿千瓦时,增长9.6%。年末有效灌溉面积97.41万公顷(1461.1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3.91万公顷(809万亩)。 兵团所辖的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年末拥有飞机32架,全年完成飞行4680小时,比上年下降8.6%。其中用于农林牧业飞行4228小时,起落1.29万架(次),完成作业面积21.2万公顷(317。94万亩)。 全年农田水利总投入23.73亿元,其中基建投资23.46亿元。现有水库114座,总库容31.51亿立方米;机电井10590眼,比上年增加636眼,机电井可提水能力299.03立方米/秒;修建引水闸90座,增加2座;堤防建设长度2104公里,增加238公里。水利工程供水量120.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117.56亿立方米。灌溉渠道总长99375公里,其中已防渗渠道26657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8.86亿元,增长9.3%。完成工业总产值144.48亿元,增长17.1%。其中轻工业84.55亿元,增长16.5%,重工业59.93亿元,增长16.3%;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4.15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92.9%(见表4)。 工业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传统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支柱行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见表5)。 1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64家,亏损面33.5%,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净盈利4.19亿元。3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亏损12家,亏损面34.3%,盈亏相抵后净盈利3.60亿元,比上年盈利增加1.80亿元。产品销售有所好转。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57亿元,年末产成品资金占用22.12亿元,应收帐款净额20.69亿元,两项资金占用合计42.81亿元,占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的41.2%。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79亿元,增长8.3%。完成施工企业建筑业总产值93.71亿元,增长13.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47亿元,增长1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73.66万平方米,增长12.9%。本年新开工面积648.75万平方米,增长9.9%;竣工面积567.18万平方米,增长10.6%。建筑企业技术装备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又上新台阶。全部职工技术装备率4398元/人;劳动生产率88415元/人,增长15.6%;动力装备率3.93千瓦/人。全年投标承包工程面积627.22万平方米,增长4.5%。全部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9亿元,比上年下降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