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地区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乌沟、粤海水库达到蓄水要求,榆树沟水库供水工程进展顺利;二电三期扩建、新钢雅矿80万吨磁海铁矿建设工程实现预期目标;哈钢6000KVA矿热炉搬迁、天湖1号矿体开采、二万吨旱地龙扩建、市区供热一期工程、国道312线梯子泉-鄯善段改造工程、迎宾路和融合路改造已竣工投入使用;哈密市污水处理厂续建、东疆宾馆改造、南粤科技文化中心等项目正在加紧实施。这些重点工程的建成投产,为地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输和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手段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各种交通工具完成货物周转量190.67亿吨公里,增长7.5%;其中铁路186.01亿吨公里,增长7.6%;公路4.66亿吨公里,增长4.6%。完成旅客周转量46.47亿人公里,增长1.6%,其中铁路43.73亿人公里,增长1.3%;公路2.74亿人公里,增长6.8%。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22.45万元,完成电信业务总量8944.36万元。年末交换机装机总容量达10.81万门,拥有电话机8.76万部,比上年增长26.1%,平均每千人拥有电话174部,比上年每千人增加32部。移动电话规模不断扩大,年末用户达6.12万户,比上年增长3倍。计算机互联网络发展有新进展,全地区拥有注册用户3785户,比上年增长6.9%。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2001年,我区立足地处敦煌和吐鲁番两大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的区位优势和哈密丰富的旅游资源,先后开发和推出了天山风光游、大漠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田园风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9.4万人,比上年增长19.1%,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8.56%,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32%。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有所好转,农村市场仍较低迷。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65亿元,增长8.89%,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93.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0.78亿元,增长3.74%,占整个市场份额的6.30%。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销售额增长7.59%,餐饮业销售额增长18.22%;制造业销售额下降2.3%;农业生产者销售额增长9.57%。 市场物价持续低位徘徊。2001年,我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微增0.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物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受食品类及日用品价格下降的影响,2001年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下降了4.1个百分点;油脂类价格下降12.1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增加了8.3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3百分点;鲜菜类价格下降2.2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下降4.1个百分点。在其它各类商品中上涨的有:医疗保健类价格上升7.2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升6.5个百分点。 七、科学技术与教育 2001年,地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进了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2001年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7万人,增长5.7%。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06人,农业技术人员1577人,科学研究人员130人,卫生技术人员1489人。全地区拥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4个,拥有民营科技企业10家,从业人员193人。全年安排科技项目10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50万元。科技知识进一步得到普及与应用,并且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各级各类教育获得较大发展,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2001年全地区拥有各类学校349所,其中:高等教育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普通中学47所,普通小学80所。在校生达11.75万人,比上年增长7.4%。全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52.3%。 中小学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2001年末,各类学校专业教师6476人。普通中学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12.75人,普通小学平均每个教师负担学生9.63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2001年地区财政收入达20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工商税收15728万元,增长16.0%;全年完成财政支出52434万元,同比增长36.9%,其中文教卫生事业费16459万元,增长43.1%;行政管理经费8357万元,增长36.1%。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金额达71.58亿元,比年初增长11.4%,其中城乡居民存款金额43.64亿元,增长7.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41.85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其中:短期贷款27.98亿元,比年初下降0.8%;中长期贷款11.76万元,比年初增长52.9%。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1年全地区保险收入82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933万元,下降7.6%,支付赔款1432万元,增长16.6%;人寿保险收入6321万元,增长19.4%,累计支付赔款229.5万元,下降16.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地区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馆4个,文物事业机构3个,全地区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0%。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地区共有卫生机构74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49个,拥有病床张248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301人,其中医生148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2.91个医生。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先后组织和承办了“千人自行车赛”、“区域幼儿运动会”、“环保杯”篮球赛、“自治区乒乓球等级赛”、“旱地龙”杯自治区乡镇篮球赛、“新疆职工甲级篮球赛”等各项体育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了各族群众的体质,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同时,我区运动健儿在自治区年度赛中取得了2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的好成绩,为地区赢得了荣誉。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1年全年出生人口5192人,人口出生率为10.3‰;死亡人口1444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4‰,比上年增长了1.5个千分点。年末全地区总人口51.14万人,比上年增加3.0%,其中:市镇人口42.08万人,乡村人口9.06万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15.96万人,占总人口的31.2%,汉族人口35.18万人,占总人口的68.8%。年末总户数达15.46万户,户均3.31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年末全地区职工总数为5.6万人,全年职工工资总额62322万元,职工平均工资11046元,比上年增长22.9%,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23.8%;农民人均纯收入1936元,比上年增长5.3%。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城市基础设施及环境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