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哈密地区统计局

2006年,全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构建和谐哈密。国民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63亿元(已经自治区统计局评估通过),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1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5.85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39.97亿元,增长13.1%。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2%、33.3%和5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354元,比上年增长11.2%。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7%,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9%。

年末地区从业人员22.77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0.50万人,下降1.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32万人,增长4.8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95万人,增长2.19%。

全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人数1.43万人,比上年增长40%。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0.23万人,比上年下降24.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农业产值8.19亿元,增长11.6%;林业产值0.36亿元,增长54.4%;畜牧业产值4.21亿元,增长8.6%;渔业产值0.11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亿元,增长1.1%。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4.12千公顷(66.18万亩),比上年增加1.25千公顷(1.88万亩),增长2.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77千公顷(22.16万亩),下降3.8%;棉花播种面积10.58千公顷(15.87万亩),增长19.3%;油料播种面积2千公顷(3万亩),增长19.8%;蔬菜播种面积1.16千公顷(1.74万亩),下降7.2%;瓜类种植面积4.12千公顷(6.18万亩),下降8.8%。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60公顷(5.94万亩),比上年增长60.5%。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601公顷(3.9万亩),增长25.1%。

年末牲畜存栏头数114.54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8%;年末牲畜出栏96.59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7%;肉类总产量2.68万吨,比上年增长3.9%;奶类产量2.64万吨,比上年增长17.5%;禽蛋产量0.18万吨,比上年下降14.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其中,耕作机械16.71万千瓦,增长2.9%。在耕作机械中,大中型拖拉机0.14万台,增长4.5%;小型拖拉机1.02万台,增长1.1%。化肥施用量(折纯)0.70万吨,比上年增长7.3%;农用薄膜使用量0.15万吨,比上年增长29%;农村用电量1215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3%。

年末耕地面积54.1千公顷(81.15万亩),比上年增加0.19千公顷(0.29万亩),增长0.4%。有效灌溉面积45.42千公顷(68.13万亩),比上年增加5.96千公顷(8.94万亩),增长1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5亿元,增长15.9%。

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原煤产量比上年增长11.6%;铁矿石产量比上年增长31.1%;硫化碱产量比上年增长13.9%;水泥产量比上年增长21.2%;发电量比上年增长24.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5.3%,提高2.8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99.3%,降低0.2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亿元,比上年增长39.2%;亏损企业亏损额0.4亿元,比上年下降6.4%;亏损企业15个,亏损面20.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5.71%,比上年提高11.8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0.36%,降低0.2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19.82%,提高1.7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3.26%,降低0.3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34次/年,加快0.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58%,提高1.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7.42万元/人,增加1.28万元/人。

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5.0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利润591万元,增长94.7%;上缴税金1703万元,增长1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76亿元,增长21.4%;第二产业投资10.52亿元,增长69.6%;第三产业投资22.32亿元,增长14.4%。

从统计报表制度划分的统计范围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3亿元,增长8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80亿元,增长80.6%;农村投资1.94亿元,增长1.2倍。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6亿元,增长61.4%。商品房销售面积19.2万平方米,增长45.5%。其中,住宅销售17.4万平方米,增长40%。商品房空置面积3.4万平方米,下降22.7%。商品房销售额2.8亿元,增长66%。

年末新增固定资产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56.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1亿元,增长15.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36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98亿元,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5亿元,增长17%;其他行业零售额1.98亿元,下降5.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5.35亿元,增长29.5%;汽车类零售额0.71亿元,增长18.8%;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0.26亿元,增长19.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0.94亿元,增长1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0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3%。其中,出口总额1518万美元,增长86.5%;进口总额532万美元,增长47.0%。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587万美元,增长52.1%;边境小额贸易出口931万美元,增长1.2倍;一般贸易进口365万美元,增长364倍;边境小额贸易进口167万美元,下降53.7%。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65个,比上年增加71个,到位资金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其中,区外资金11.2亿元,增长4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567万吨,比上年下降13.8%;完成公路客运量368万人,比上年下降4.2%;公路货物周转量8.7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0%,公路旅客周转量2.95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