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我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地委确定的改革发展思路和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积极实施新经济格局发展战略,使我区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农业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工业生产保持增长;最终消费需求趋向活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财政金融基本平稳,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据测算,全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7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2.4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9.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7%、36.8%和4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02元,比上年增长4.2%。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我区的经济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活,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有效需求不旺,物价总水平一直在低位徘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弱;新的经济增长点明显不足;财政形势依然严峻,资金调度异常紧张;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2000年,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目标,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加快农业调整步伐,使我区保持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0年,全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6亿元,增长5.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44万亩,比上年减少2.82万亩,产量8.53万吨,下降5.8%;棉花播种面积8.7万亩,比上年减少0.77万亩,产量0.69万吨,下降8.0%。由于调整结构,瓜果、蔬菜等产量有所提高。全年瓜类播种面积达3.45万亩,比上年减少0.38万亩,产量4.77万吨,增长4.9%;果类面积6.47万亩,比上年增长16.2%,产量2.65万吨,增长3.5%,其中:葡萄产量2万吨,增长4.0%,红枣产量867吨,增长12.9%;全年蔬菜产量10.41万吨,比上年增长17.5%。2000年完成造林面积1.73万亩,比上年增长13.8%。 畜牧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牲畜存栏数为115.3万头,比上年增长1.6%,全年牲畜出栏67.5万头,比上年多出栏5.95万头;肉类总产量达1.98万吨,增长3.1%;牛奶产量1.02万吨,增长14.6%;水产品产量900吨,增长80.0%。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地区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4.83亿元,增长8.05%;完成营业收入4.79亿元,增长8.1%;上缴国家税金1700万元,增长30.8%;实现利润3400万元,增长21.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2.3万千瓦,增长9.9%;其中:农用排灌机械3.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7%,农用拖拉1.01万台,比上年增加了544台;农村用电量达790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8%;化肥施用量(折纯)5500吨,比上年增长7.8%;年末有效灌溉面积66.18万亩,比上年增长8.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2000年,工业生产大幅增长,但经济效益出现下滑。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分规模来看:全部国有独立核算企业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1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轻工业实现总产值6.05亿元,增长5.8%。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铁矿石原矿量106.8万吨,增长34.7%;棉纱产量1.3万吨,增长30.0%;发电量6.83亿千瓦时,增长11.9%;原煤产量261.6万吨,增长0.9%;水泥31.6万吨,增长15.3%;花岗石板材3.46万平方米,下降9.6%;肠衣124.35万把,下降11.2%;纯碱7.35万吨,增长1.43倍。 从产销衔接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区工业产品销售水平有所下降,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4%,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产销率为96.4%,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轻工业产销率为88.1%,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 从经济效益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的下滑。2000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60.86%,比上年下降了17.26个百分点。在考核的七项经济指标中,只有一项指标好于上年,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4.62%,比上年减少1.06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85.59%,减少了5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7.26%,增高了6.5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达17556元/人,平均每人多创造增加值1671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4.88%,下降4.34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0.21%,降低1.5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81次/年,减慢0.1次/年。 规模以上的52个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8家,亏损面34.6%,比上年扩大了2.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3968万元,比上年增亏222万元。全年实现净利润由1999年的1621万元下降为2000年的-287万元。 建筑业继续为拉动经济增长做出贡献。2000年全地区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3.36亿元,施工工程359个,其中公开招标工程123项,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46.3%,施工工程当年竣工344个,其中优良90个,占全部竣工工程的26.2%,2000年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53010元/人,实现利润27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2000年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4.43亿元,较上年下降7.6%;更新改造投资1.99亿元,比上年增长48.4%;房地产开发投资1.47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倍,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1.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2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11.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倍。投资结构继续改善,资金重点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分三次产业结构看:用于第一产业投资2.13亿元,较上年增长67.8%;用于第二产业投资2.12亿元,较上年增长30.3%;用于第三产业投资4.46亿元,较上年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显著。本年施工项目12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1个,本年投产项目达87个。年末新增固定资产7.1亿元,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程控交换机1.96万线/年,原煤开采15万吨/年,球团铁矿30万吨/年,城市道路扩建4公里。 地区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312国道拓宽、铁路提速、农电网改造、农村水利建设、城市形象改造、绿化,新建道路等交通、电力项目的建设,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突破;铜镍矿、硅铁炉、黄金勘探、球团矿等新建、技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地区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