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克拉玛依市统计局

截止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达18.02万户,比上年增长3.9%,移动电话用户17.73万户,增长10.8%,国际互联网用户3.57万户,比上年增长58.7%。

六、国内贸易、旅游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呈现稳中有快的特点,“节假日消费”成亮点,批发和零售业增长强劲,餐饮业销售充满活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餐饮业实现商品零售额2.6亿元,增长16.8%。

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主线,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总投资1500多万元、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魔鬼城新大门区主体工程完工;投资3000多万元,完善了阿依库勒景区内管网、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目前有6家企业投资开发景区,阿依库勒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形成了以5个冬季滑雪场为依托的冰雪旅游基地,丰富了淡季旅游市场。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乌尔禾(魔鬼城)—白杨河大峡谷、乌尔禾—艾里克湖两条旅游公路。魔鬼城风景旅游区、西部戈壁公园风景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白杨河大峡谷等4家景区被评定为AA级旅游景区。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末我市有星级宾馆15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8家),旅行社13家;新增旅游企业31家,其中星级饭店3家、旅行社1家、旅游开发公司3家、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2家、其他旅游企业22家,旅游企业发展到11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016人,比上年增长38.6%,间接就业达2万余人;全年接待游客26.3万人次,增长57.5%;旅游业收入1.65亿元,增长52.8%;完成旅游招商引资8600多万元。

城市旅游争创活动取得新突破,克拉玛依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克拉玛依油田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我市首个四星级酒店——正天华厦正式挂牌。

市场物价总水平呈上升趋势。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3.7%。从分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看,居住、食品类价格增幅较大,是影响和带动消费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1.7%。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地方财政各项收入21.3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增值税增长49.8%,营业税增长22.7%,企业所得税增长60.6%。地方财政各项支出22.1亿元,增长49.9%。其中:基本建设支出达到4.3亿元,增长39.8%;城市维护费支出3.0亿元,增长68.5%;文教卫生事业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分别增长9.1%和18.6%。

年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4.6亿元,比年初增加13.4亿元,增长7.8%。主要是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储蓄存款增加所致。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43.8亿元,比年初减少6.4亿元,下降12.7%;其中短期贷款26.7亿元,比年初减少2.3亿元,下降8.0%,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0.9%。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49462.1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财产险收入16090.1万元,寿险收入33372.0万元,分别增长8.3%和7.9%。赔款金额8311.5万元,增长0.5%。其中财产险赔付7577.9万元,增长4.9%;寿险赔付733.6万元,下降29.7%。

八、教育、科技、环保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学校基础设施,高标准建成了实验中学和实验小学,进一步改善了办学硬件条件。“双语”教学全面推进,疆内民族初中班顺利开班。市局共有大中专院校2所,聋哑学校1所,普通中学24所,普通小学30所,幼儿园26所。其中自治区示范性高级中学2所、小学3所、幼儿园1所,89%的学校、88.5%的幼儿园达到了一类学校或幼儿园的标准。

小学生入学率为100%,小学生合格率为100%;初中毕业率为99.4%,高中录取率达80%,高中毕业率为89.4%,优良率为59.3%。

高校招生考试取得好成绩。普通高考民汉综合上线率达到88.6%,比上年提高了11.4个百分点;民汉大专以上录取率达91%,其中:汉语言大专以上录取率为90.5%,民语言大专以上录取率为91.9%。

职工学历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在校各类函授生达1万余人,全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考生2400余人,6000多科次,有74人取得了自考毕业证。

以科技创先为工作主线,科技兴市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白碱滩区继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克拉玛依区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独山子区继续保持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在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评选中,小拐乡被授予“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乡”的称号。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强劲。新增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6家,年底达到17家,高新技术产品34项,产值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6.4%。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家,企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增强。民营科技经济及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64家,资产总额达12亿元,总收入近13亿元。

组织实施了第十五届“科技之冬”技术培训活动和科技三下乡活动。择优扶持建立科技示范村2个,科技示范户49户;举办农业知识、技术培训班20场次,接受培训学习的农牧民达2000余人次。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中油集团公司和中油股份公司技术创新奖13项,自治区科技进步成果奖34项。科普工作不断增强,克拉玛依区被评为“全国科教社区活动先进集体”。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白杨河地表水和百口泉地下水的水质良好,所有监测项目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其中绝大部分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全年达到国家级Ⅰ、Ⅱ级天数达97.8%,其中Ⅰ级天数占全年天数的49.7%,Ⅱ级天数占全年天数的48.1%,Ⅲ级及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的2.2%(受准噶尔腹地特大沙尘暴影响,出现了长达8天的浮尘天气)。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在独山子区和白碱滩区增设了两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点,全市环境监测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继续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使环境保护工作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截止年末全市共有30所中小学达到“绿色学校”标准,其中有5所学校被命名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学校”称号。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95%。建设和完善了一批污染治理设施。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我市的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实现达标处置。克拉玛依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为西北地区第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之一,对推动西部地区环保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独山子石化公司成为全国首批8个“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