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9 克拉玛依市统计局

九、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职工文化中心、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图书馆各一座,有专业和业余演出团体、业余艺术学校各一个,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一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1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82%;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卫星地面站3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82%。

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18.2万多人次,借阅书刊24.2万余册次,办理借阅证10993个;馆外设服务网点20多个,轮回送书刊1.2万余册。邮政局全年发行报纸619万份、杂志114万册,新华书店发行图书426.48万册,人均购书位全疆前列。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门诊部10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个;全市拥有床位1868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83人,其中医生973人,护师、护士、药剂人员1041人,医疗机构全年共诊疗病人229.0万人次,住院病人治愈率67.5%,好转率30.0%,病床使用率84.1%。

我市运动健儿在第十二届残奥会和国际伊赛克湖运动会等国际比赛中取得2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的好成绩。成功组织了3000人参加的克拉玛依第二届市民体育大会。

十、人民生活、人口

根据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52.3元,比上年增长5.4%;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148.1元,同比增长6.8%;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7%。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每百户居民彩电、冰箱、空调、电脑的拥有量分别为120台、100台、48台、40台,移动电话92.5部,照相机60架,钢琴5架。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81.8元,比上年增长7.5%。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农牧民人均减负66.5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就业、再就业4197人。特殊困难群体实现就业233人,其中:“4050”人员181人,享受低保家庭失业人员5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094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3899人,医疗参保人数14989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172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0360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达到99%以上,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在100%。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取率达到100%,新增残疾人就业45人,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超过90%,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全年救助贫困学生793人次,发放救助金100.9万元;救助患重大疾病困难家庭30户,累计发放救助金5.56万元。

年末,全市总人口(不含辖区内兵团人口)为305774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53864人,暂住人口为51910人。男性人口166721人,占54.52%,女性人口139053人,占45.48%。在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64075人,占25.24%,汉族189789人,占74.76%。各区人口数分别为:独山子区66589人,克拉玛依区169610人,白碱滩区63838人,乌尔禾区5737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5‰。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克拉玛依统计年鉴——2005》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