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客货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0892万吨,比上年增长2.17%。旅客发送总量3393万人次,增长1.41%(见表)。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机场三期改扩建进展顺利,全年共起降航班5.95万架次,比上年增长0.3%;进出港旅客达到336万人次,增长7.80%。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308万人次,增长6.21%;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28万人次,增长33.33%。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市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2008年末,全市公交线路达到137条,公交运营车辆3602辆,运营出租车7925辆。预计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0.8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6%。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持续增长,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车辆(包括载客汽车、普通载货汽车和其他汽车)23.7万辆,比上年增长12.7%。载客汽车、普通载货汽车拥有量23.5万辆,增长1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0.8万辆,增长16.6%。 邮电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收入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03亿元,增长5.8%;电信业务收入38.04亿元,下降7.9%。200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87.42万户,小灵通用户71.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0.4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2.79万户。 六、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371.9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72.22亿元,比年初增长28.29%。贷款余额1217.32亿元(见表)。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424.87亿元,现金支出5346.10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05亿元,增长25.2%;人身险保费收入26.89亿元,增长18%。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财产险4.6亿元,增长13.3%;人身险0.7亿元,增长6.1%。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2.28亿美元(海关口径),比上年增长38.6%(见图)。其中,进口总额4.24亿美元,增长31.3%;出口总额48.04亿美元,增长39.3%。其中,全年一般贸易完成出口16.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加工贸易出口0.92亿美元,下降13.9%;边境小额贸易出口30.93亿元,增长83%。
旅游业发展虽受客观环境的负面影响,发展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从全年旅游业发展来看,仍有不少亮点,全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色旅游仍然比较活跃,使得我市旅游业在外地来乌人员下降的情况下,本地游客拉动作用明显。2008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含一日游)8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9%;实现旅游总收入70.17亿元。全市新增星级宾馆37家,其中四星级以上宾馆3家。 八、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友好路改造、天津路改造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提升。全年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8.3万立方米/日;用电量97.56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91%。至年末,全市家庭人工煤气用户2.05万户;家庭液化气用户12.5万户;家庭天然气用户达到70.14万户。 2008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4%;商品房施工面积1024.36万平方米,增长13.24%;竣工面积301.65万平方米,增长4.91%;销售面积271.96万平方米,下降44.0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43.04万平方米,下降46.6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8.53亿元,比上年下降31.8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74.72亿元,下降3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农村教育。年末各类学校在校生达49.33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2.49万人,增长11.32%;普通中学在校生16.43万人,增长3.4%,小学在校生19.76万人,下降0.15%。全面落实了265所学校“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落实“两免一补”专项资金1986万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杂费3343万元,受益学生达到20余万人。 科技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全年承担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87个。经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63家。乌鲁木齐地区科技成果鉴定97项。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9项。 全年专利申请量656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其中发明专利136件,实用新型专利340件,外观设计专利180件。专利授权量为378件,其中发明专利34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236件,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108件。 科普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全市拥有科普教育基地28个,国家级科普基地4个,自治区级科普示范城区10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42场次,利用戏曲、文艺晚会、图片摄影展、群众联欢等各种形式,突出展示乌鲁木齐市改革开放30周年取得的成就。文化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文物保护取得新进展。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了对重大疫病和突发疫情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全年接诊低保人员2.65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486万元。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总参合率达到95.2%。至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分别达到1610家和2.5万人。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我市的接力传递任务,成功承办了全国男子武术散打冠军赛、女子自由式摔跤比赛等4项重大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年五大公园新增体育设施185套,体育运动场所进一步增加。 十一、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至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236.0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3.7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6万人,人口出生率8.39‰;死亡人口6748人,人口死亡率2.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0‰。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强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和就业培训力度,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安置就业困难家庭,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上岗就业。2008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安置城镇人员就业5.04万人,完成各类职业培训8.16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8元,增长8.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达到6116元,增长8%。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52元,比上年增长7.74%。其中,食品支出3427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