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呈现出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同向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实现新疆生产总值2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4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945亿元,增长9.3%。按常住人口计算,新疆人均生产总值13108元,增长8.8%,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1600美元。 “十五”期间,新疆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1%,超出“十五”计划目标1.1个百分点,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平均增速分别为5.6%、11.1%和11.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1.1:39.5:39.4调整为2005年的19.0:44.7:36.3。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全年四个季度分别达到130.7、123.5、128.1、127.5;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14.4、119.2、126.7和12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7,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见表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4.6,高于上年3.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6.6,高于上年0.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0.7,比上年回落7.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2.8,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5.3,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08.3,高于上年7.5个百分点。 全区年末就业人员791.62万人,比上年增长6.3%。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8.78万人,增长2.7%。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36.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93万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农业产值595.84亿元,增长7.0%;畜牧业产值183.52亿元,增长9.0%;林业产值15.29亿元,增长5.8%;渔业产值4.34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07亿元,增长5.4%。粮食播种面积147.18万公顷,增长6.8%;棉花播种面积115.80万公顷,增长2.7%;油料播种面积18.55万公顷,下降13.9%;甜菜播种面积6.99万公顷,增长16.8%;蔬菜播种面积17.67万公顷,下降4.8%。 全年粮食产量877.21万吨,比上年增长5.9%;棉花产量195.70万吨,增长11.7%;油料产量38.94万吨,下降12.6%;甜菜产量419.12万吨,增长21.8%(见表2)。 年末牲畜存栏头数5333.60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4%;全年牲畜出栏3756.92万头(只),增长9.3%;肉类总产量141.46万吨,增长10.4%;绵羊毛产量8.98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152.22万吨,增长14.2%;禽蛋产量24.99万吨,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7.93万吨,增长8.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16.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7%。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1.35万台,增长24.9%;小型拖拉机34.89万台,增长2.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7.77万吨,增长8.7%。农村用电量36.47亿千瓦小时,增长11.8%。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05万公顷(135.7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万公顷(165万亩)。 “十五”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0%。粮食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68.61万吨,年均增长1.6%;棉花产量增加45.70万吨,年均增长5.5%;水果产量增加209.01万吨,年均增长11.1%;肉类总产量增加51万吨,年均增长9.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8.080亿元,增长17.8%。 原油产量比上年增长6.9%,原油加工量增长23.2%,原煤产量增长4.0%,天然气产量增长85.5%,发电量增长15.3%,钢材产量增长37.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出****货值32.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2%,上升1.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7.7%,上升6.6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99.4%,上升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7.8,比上年上升58.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上升5.5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下降3.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加快0.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上升5.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4.15万元/人?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7.89亿元,增长86.0%。 “十五”期间,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比“九五”时期提高5.5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亿元,下降278%;上缴税金11.83亿元,增长8.3%。 “十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比“九五”时期降低0.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城镇投资1223.23亿元,增长15.3%;农村投资129.05亿元,增长27.4%。在农村投资中,农户投资71.69亿元,增长31.3%;非农户投资57.36亿元,增长22.8%。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第二产业投资538.60亿元,增长19.4%,其中,工业投资523.54亿元,增长18.4%。在工业投资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262.06亿元,增长20.9%,石油加工业投资27.1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683.59亿元,增长17.1%,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209.01亿元,增长37.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1.66亿元,比上年下降9.7%。商品房销售面积687.20万平方米,增长8.1%,其中,住宅606.48万平方米,增长12.7%。商品房空置面积408.98万平方米,增长2.1%。商品房销售额123.54亿元,增长11.7%。 “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到5034.95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2倍,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17.2%,比“九五”时期提高4.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