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额大幅攀升。2006年预计乌鲁木齐市外贸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含边贸企业)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实现出口总值35.5亿美元,增长36.8%;实现进口总值9.5亿美元,下降79%。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鞋类、家具及其零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等。进口的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棉花、高新技术产品、钢材、成品油等。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乌鲁木齐市旅游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积极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投入20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丝绸之路生态园、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盐湖旅游景区、天山大峡谷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5%;实现旅游及购物总收入76.18亿元,增长12.86%。其中,接待国际旅游者19万人,比上年增长8.4%;实现国际旅游及购物总收入4.47亿元,比上年增长8.36%。 八、财税、金融 2006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2.54亿元,增长12.24%,地方财政支出54.81亿元,增长15.43%。税收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国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53.17亿元,增长7.27%;地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44.81亿元,增长12.57%。 金融业运行平稳。2006年末乌鲁木齐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685.54亿元,比年初增加275.51亿元,增长19.5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78.16亿元,比年初增加82.64亿元,增长13.8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5.54亿元,比年初增加61.65亿元,增长6.27%。 九、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 科学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科技投入、科技成果和专利申请不断增加。目前乌鲁木齐市拥有民营科技企业1338家,研究开发机构69家,企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0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2006年乌鲁木齐市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5项,列入国家、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0项,国家及自治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5项。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7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32项,首次评出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知识产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地区专利申请量达到730件,获得专利授权量达561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7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5500万元。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截至2006年末,乌鲁木齐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13所,在校学生9.91万人,同比增长4.4%;普通中学146所,在校学生14.3万人,增长4.52%;小学168所,在校学生18万人,增长3.6%;全市初中入学率达99.9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 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06年服装服饰节、乌洽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美术、书法、摄影展、“六一”百米长卷现场绘画大赛等重大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使我市文化活动参与人数明显高于往年。社区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第五届中老年艺术节及第三届中老年个人才艺大赛在乌鲁木齐市展开,该活动覆盖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468个社区,直接和间接参与中老年文化爱好者人数达到10万人次。2006年乌鲁木齐市选送的维吾尔族民歌《古丽买热木》和汉民族社火,在自治区第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启动仪式暨开幕式活动中,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组织奖、金手鼓奖和优秀节目奖。 十、卫生、体育、城建和环保 卫生事业迈上了新台阶。2006年,乌鲁木齐市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落实了各项疾病预防措施,疾病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加强,乌鲁木齐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六万人以上,医疗参合率乌县和达坂城区分别达到了96.3%和91.2%。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低保群体医疗保障制度。目前乌鲁木齐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已达1527个,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8.76张,拥有医师4.25人,拥有注册护士3.41人。乌鲁木齐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07家。 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2006年乌鲁木齐市成功承办了自治区第十一届运动会和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参加了自治区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全年在全国、全疆各类赛事中共获得366枚奖牌。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市进一步广泛开展,“体育进社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乌鲁木齐市已建立群众体育晨晚练点达一千多处,创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0个(其中含1个社区居委会),自治区级13个。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06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克拉玛依路和苏州路西延、太原路改造等19条路已建成通车。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有序开展。天然气汽车改装、南区热网工程、燃煤锅炉拆并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三级的天数为331天,占全年的90.68%,其中二级以上天数有246天,占全年天数的67.4%。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6年末,乌鲁木齐市公安户籍登记人口为201.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9万人,增长3.96%;其中非农业登记人口为158.74万人,增长4.8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32元,比上年增长8.6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381元,比上年增长4.6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1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9.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94元,比上年增加963元,增长23.89%。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明显提高。据初步测算,2006年末乌鲁木齐市单位从业人员44.64万人,比上年下降1.02%。受调资因素的影响,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102.39亿元,增长10.7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3590元,增长15.89%。 注:①本公报数据为乌鲁木齐地区口径数。 ②公报中乌鲁木齐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③人口数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提供的户籍登记人口数。 ④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口径为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⑤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快报统计数,个别数据为初步测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