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固原市统计局

固原市统计局

(二00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两次固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一届五次会议和市一届五次人代会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和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积极培育和发展草畜、马铃薯、劳务、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克服了农业受灾、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大幅度缩小等诸多困难,全年实现9.9%的较快增长,实属不易。据初步测算,实现全市生产总值44.88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8.6亿元,同比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23.42亿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为29:19:52,呈“三、一、二”格局。

消费价格稳定,生产价格上涨明显。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0.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9.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了9.2%。

就业扩大,失业率控制在既定目标内。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61274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57128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957人,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189人,新增城镇就业8476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比4.8%的目标任务低0.4个百分点。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

中央“三农”政策和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高效农业和畜牧业提高,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速度处于全区领先地位。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93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区其他四个地级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05.4万亩,夏、秋面积比为53.4:46.6,粮食总产量达到60.46万吨,比上年增产1.68万吨,其中:夏粮减产0.96万吨,秋粮增产2.64万吨。马铃薯面积增加,玉米面积减少,特色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面积123.1万亩,同比增长14.6%,产量达到22.86万吨,增产2.33万吨,玉米面积33.1万亩,同比减少17.7%,产量11.91万吨,减产6%,葵花、烤烟、药材、蔬菜种植面积均比去年扩大,同比分别增长24.4%、2.6%、6.2%、9.8%。

退耕还林进度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完成退耕还林132.7万亩,其中:退耕造林81.6万亩,荒山造林51.1万亩。林业用地面积达到668万亩,其中森林资源面积3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6%。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效益进一步显现。全市年末牛、羊、猪存栏分别达到35.14万头、65.55万只、21.0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6%、11%和1.2%;出栏牛、羊、猪分别为10.06万头、47.15万只、20.7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8.7% 、7.4 %和减少3.0%,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4.17万吨,同比增长9.8%。据调查,农民从牧业得到的纯收入达187.66元,同比增加24.9元,增长15.3%,占农民纯收入的10.9%。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今年随着全区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全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4.6万千瓦,同比增长8.1%,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1930台,其中小型拖拉机21304台;拖拉机配套农具30611部;排灌动力机械11871台;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7668台;畜牧业机械12909台;农用运输车49911辆;农田基本建设机械855台。农业机械耕作面积12.7万公顷,机播面积12.2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4742.9公顷,机修梯田面积1.4万公顷。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实施水利、水保项目63项,其中:水库除险加固4座,新建水库一座,实施人畜饮水工程21项,小流域综合治理28条,治理面积272.3平方公里,完成总投资2.15亿元。

劳务经济全面提升。全年完成劳务输出25.26万人,同比增长10.5%,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输出任务24万人的105.3%,其中有组织输出10.5万人,占输出总人数的41.6%,实现劳务总收入7.89亿元,人均实现创收3123.9元,农民从劳务经济中得到的收入占纯收入的33%。

三、工业

全市各级组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深化企业改革,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在工业品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全市工业生产整体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4.12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26.2%,为全市经济增长9.9%贡献了2.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快于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14亿元,同比减少4.2%,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0.98亿元,同比增长27.5%;二是规模以上重工业好于轻工业,重工业完成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8.3%,轻工业完成产值1.77亿元,同比减少16.4%;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15亿元,产品销售率达到100.3%,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四是非公有制工业增势强劲,国有集体工业完成产值1.47亿元,同比减少9.7%,非公有制工业完成产值12.65亿元,同比增长22%;五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一增两减,原煤产量达56.9万吨,同比增长8.5%,白酒产量达350.2万升,同比减少13.6%,水泥产量13.6万吨,同比减少28.5%。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市2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2个,亏损额463万元,同比增长159.5%,实现利税2924万元,同比增长45.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2%,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4%,资产负债率达56.9%,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重大项目投资的带动下,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投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设备购置投资增大,建筑安置工程投资缩小,投资实际对经济表现为负拉动。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5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投资26.17亿元,同比仅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自治区厅局属项目及农村完成投资20.1亿元,同比增长31%,地方投资完成15.15亿元,同比减少0.9%。在地方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140万元,同比增长1.1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019万元,同比增长1.6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9373万元,同比减少1.5%。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366万元,同比减少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