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海西州统计局

2005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与时俱进,奋力开拓,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实现了“十五”计划和当年的预期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保持了全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十五”时期是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得到重大改善的时期。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4.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6.2%,年均递增速度比“九五”期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十五”年均增长5%,比“九五”降低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0.12亿元,增长17.6%,“十五”年均增长17.7%,比“九五”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9.75亿元,增长12.9%,“十五”年均增长14.3%,比“九五”提高3.5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具有优势的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4.04:70.12:25.84调整为3.3:74.5:22.2。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3%、78.9%和19.8%,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0.2、12.6和3.2个百分点。

价格总水平上涨。2005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部分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8%,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5.3%,衣着类价格上涨8.9%,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上涨0.7%,居住类价格上涨4.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下降3.3%,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3%,医药保健用品类价格下降2%。2005年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0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45%。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影响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的因素还很多。三是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难度较大。四是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五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不少等。

二、农业

2005年,全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免征农牧业税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农牧民种植养植和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农牧民收入增加,使全州农村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2005年全地区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现价,下同)6.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7%,“十五”年均增长3.3%。

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喜获丰收。2005年全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91万亩,比上年增长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67万亩,增长11.2%;粮食总产量7.79万吨,增长21.2%。油料播种面积11.68万亩,比上年下降13.2%;油料总产量1.74万吨,下降4.4%。全地区其它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2005年其它作物播种面积为3.55万亩,比上年下降3.8%,产量达3.6万吨,增长1.9%。粮食、油料和其他作物种植之比由去年的54.3:35.8:9.9调整为59.8:30.8:9.4,整体效益有所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30.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运输车达2250辆,增长9.3%;大中型拖拉机808台,增长6.6%;小型拖拉机17194台,增长2.2%;农村用电量1409万千瓦时,增长1.9%。

林业生产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全州当年造林合格面积29.49万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9万亩。

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2005年全州共产各类仔畜99.45万头(只),育活仔畜87.21万头(只),仔畜成活率为87.69%,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成畜减损4.48万头(只),成畜减损率2.17%,比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全地区草食牲畜总增82.73万头(只),总增率40.0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年内出栏牲畜79.7万头(只),出栏率38.5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商品率达32.47%,比上年下降0.19个百分点。年末全地区草食牲畜存栏头数211.5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4%。能繁殖母畜比例达57.75%,比上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2万吨,下降10%,羊毛产量2236吨,下降1.1%,奶类产量1.19万吨,增长2.8%。

渔业生产增长迅速。2005年全州水产品产量217吨,比上年增长30.7%;卤虫产量60吨,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

2005年全州加大煤炭、钾肥等行业的整合力度,强化对工业运行的监测,不断提高对重点地区和企业的协调及服务力度,努力缓解电力紧张、运力不足等压力,企业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克服资金短缺等困难,大力构筑特色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电力和煤炭开采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盐湖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业;以有色金属和石棉等矿产品采掘为主的采选业和建材业;以农畜产品和中藏药为原料的加工业等四大工业体系,使全州工业生产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地区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90.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0%,“十五”年均增长18.3%,比“九五”提高1.3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9.5%提高至67.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71.4%提高至84.9%。2005年实现销售产值173.9亿元,增长38.6%,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5%,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

1、大中型工业企业是全州工业快速增长的主导。大中型企业是全州工业企业的支柱和骨干,是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年全州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1.97亿元,增长20.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0.9%,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国有、股份制企业生产呈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35.3%;股份制企业完成79亿元,增长20.9%,股份制经济是拉动全州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3、州属工业生产呈高速增长态势。随着全州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重点资源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海西州属工业企业活力逐步显现,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生产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2005年州属工业完成增加值12.6亿元,增长38.7%,增速高于地区增速16.7个百分点。

4、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体经济效益趋好,利润大幅攀升。2005年全地区6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5.7亿元,增长55%,实现利润51.17亿元,增长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