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海北州统计局

2003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2003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在经济总量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3.27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0.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38元,比上年增长14.3%。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22%、9.2%。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4%、35%、37.6%调整为27.7%、37.1%、35.2%;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力,分别为1.1、7.9、3.5个百分点。

二、农牧业

全州农牧业生产在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局部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实现了稳定发展。全地区实现农林牧业增加值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1)实现种植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9%;粮食总产量3.58万吨,油料总产量3.65万吨,粮油总产量主要受播种面积下降14.2%和6.7%的影响,分别下降了4.8%和5.3%;粮油单产分别增长10.9%和1.4%。(2)实现牧业增加值3.09亿元,增长5%。全年出售牲畜91.9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5%,商品率达到35.4%,出售羔羊达到30.9万只,增长8.9%,羔羊的专业化生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3)实现林业增加值0.08亿元,比上年下降42.2%。造林合格面积7867公顷,下降5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从全年来看,工业生产增速逐月加快,到年底全地区累计实现增加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州县属2.58亿元,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增长27.2%,均为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呈上升的有:原煤180万吨,增长39.3%;发电量3.9亿度,增长15.5%;铝锭1.46万吨,增长30.5%;食用植物油7232吨,增长41.7%;鲜冻畜肉2951吨,增长49.1%;铁合金8456吨,增长84%;碳化硅4200吨,增长43%;铅锌精粉4924吨,增长168%;网围栏408吨,增长24%。下降的有:石棉绒1.42万吨,下降1.3%;铜金属含铜量0.74万吨,下降26%。

2003年,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0家,全年实现增加值17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州县属完成7.66亿元,增长27.2%;基本建设6.44亿元,增长38.2%,更新改造0.3亿元,增长7.1%,城乡集体0.01亿元,下降72%,城乡私人0.9亿元,下降13%。从投资的重点领域看,基础设施建设29903万元,增长6%,生态建设9841万元,增长2.6%;农业31147万元,增长21.2%;工业33793万元,增长23.8%;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事业2537万元,增长5%;小城镇建设15431万元,下降3.8%。

全地区新增固定资产6.3亿元,比上年下降18.8%,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1.7%,其中州县属新增固定资产5.3亿元,下降2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9%。全地区施工项目22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66个,竣工163个,项目竣工率73%。州县属施工项目186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41个,竣工141个,项目竣工率75.8%。

五、消费品市场

2003年,我州成功举办了建州五十周年庆典和第二届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并积极配合完成了第二届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和张健横渡青海湖等大型活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使消费品市场趋向活跃,从而扩大了消费需求。

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县的零售3.21亿元,增长12.3%;县以下的零售0.41亿元,增长11.1%;批发零售贸易业2.91亿元,增长11.1%;餐饮业0.71亿元,增长24.1%。个体和私营经济完成3.09万元,增长15.7%,所占市场份额由上年的82.6%上升为本期的85.2%,提高2.6个百分点,成为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六、交通和邮电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扩大内需的有效拉动,全州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社会公路运输业完成客运量20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4%;货运量279万吨,货运周转量2.58亿吨公里,增长7.9%;邮电通信企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35万元,增长18%,移动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达到2.9和1.98万户,增长了93%和1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3年,全州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国税收入911万元,增长18.4%;地税收入3474万元,增长14.1%;财政组织收入3104万元,增长6%。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1645万元,增长17.5%,其中:经济建设类支出8904万元,增长19.9%;公共类支出25931万元,增长13.9%;社会保障类支出5437万元,增长28.4%;其它类支出1373万元,增长33.8%。加强了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发放,促进了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金融运行平稳。截止12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企业存款2.5亿元,增长1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72亿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5.49亿元,增长24.3%;其中短期贷款3.61亿元,增长21.2%;中长期贷款1.59亿元,增长56.6%。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州金融贷款小于存款,存贷差并呈扩大趋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保险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财产险收入123万元,增长14.9%,人寿险402万元,下降12.4%。保险赔款支出775万元,增长22.2%,其中财产赔款支出463万元,增长19.6%,人寿赔款支出312万元,增长26.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州各类学校229所,招生人数13869人,在校学生46015人,毕业生11522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招生人数101人,在校学生337人,毕业生97人;普通中学26所,招生人数4835人,在校学生12538人,毕业生3511人;职业初中学校1所,招生人数150人,在校学生300人,毕业生137人;小学192所,招生人数5645人,在校学生28988人,毕业生4534人,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97.9%;幼儿园6所,招生人数3135人,在校学生3826人,毕业生324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人数3人,在校学生26人,毕业生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