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0.98亿元,比年初增加6.7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6.43亿元,减少1.4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98亿元,增加4.2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42亿元,比年初减少4.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08亿元,减少1.14亿元;中长期贷款20.31亿元,减少2.25亿元。“十五”期间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明显下降。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113.2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3.53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滑坡。2005年保险业务拓展困难,保费减少。全区保费收入5724万元,比上年下降12.6%。 八、教育和科技 继续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推进教育改革,减免困难学生教材费和部分学费。强化科技宣传、推广工作。 全区基础教育稳定发展。全区各类学校1375所,在校学生28.2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177所,招生人数39213人,在校学生110811人,比上年增加1801人;农职业中学7所,招生人数2428人,在校学生5120人,比上年增加2449人;小学1164所,招生人数23678人,在校学生145083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709人;幼儿园24所,招生19499人,在园幼儿205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 科技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全区有各类科技人员2.82万人。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引进、试验新技术45项、新品种70项,示范推广实用技术120项。争取科技项目39项,争取项目资金615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全区共有文化馆7个,博物馆7个,档案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站6个,电视转播台6个,藏书量达31.68万册,文物收藏量3.11万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5%。有限电视频道接收量增加,开展广场文化、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整治文化市场,城乡居民精神生活质量提高。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拥有各种卫生机构148个,其中:医院13所,实有床位数1265张;卫生院114所,床位数606张;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6个,床位数44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监督所7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177人,其中:执业医师809人;助理医师244人;注册护士555人。诊疗达121.63万人次,治愈率达83.87%。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城乡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运动,举办较大型体育比赛活动42次(场),参加人数达6万人。组织实施环青海湖自行车赛海东赛段、国际黄河极限挑战赛工作,扩大体育交流。 十、环境保护 全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建平安海东,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全区有各类环境检测站7个;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9.3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3.7%;环境保护评价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烟尘粉尘控制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成效。年末全区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8.6万人。城乡男性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51.41%;女性人口7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48.59%。全年出生人口2.28万人,出生率14.69‰;死亡人口0.93万人,死亡率为5.97‰;人口自然增长率8.72‰。调庄及招生迁出人口0.55万人。全区净增人口0.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6.25万人,年人均劳动报酬15448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在岗职工人数5.26万人,年人均工资16803元,比上年增长10.05%。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5元,比上年增长10.56%,比“九五”末增加了2617元,年均增长11.04%;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元,比上年增长14%,比"九五"未增加了881元,年均增长12.4%。城乡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区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区纳入低保对象的人数3.3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安置失业人员就业人数0.81万人,全区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0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2%。强化就业培训,全区累计培训人数达4.65万人。 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缓慢,人均水平低,城乡差距较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很艰巨;产业基础脆弱,建设资金短缺,财源建设缺乏后劲;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区上下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十届七次全委会、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起好步,开好局,保持和发展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安全发展的势头,开创海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核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