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68元,比上年增长12.3%。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区优势产业继续壮大,特色经济较快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3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2.06%、36.31%、41.63%转变为20.61%、38.63%、40.76%。 二、农业 全区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和特色种养业,农业整体实现了生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农作物种植向适应市场需求和特色、高产、优价的品种增加,布局更加合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8.55万亩,比上年减少2.11%,总产量37.43万吨,增产8.48%,亩产量由上年的227.36公斤提高到251.97公斤,增产10.82%,其中:薯类种植面积81.82万亩,比上年减少0.24%,总产量21.81万吨,增产15.43%。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7.59万亩,比上年减少2.88%,总产量12.7万吨,增产8.26%;蔬菜产量40.51万吨,增产14.13%,种植业继续保持了效益较好、丰收的年景。 畜牧业稳步发展。我区合理有效地利用草地资源和广泛推进科学养畜,生产和效益双增。全区草食畜饲养量29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5.7%。草食畜出栏116.2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8.56%,出栏率70.54%,商品率61.1%,草食畜年末存栏168.2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07%。全年肉类总产量7.56万吨,比上年增长4.85%,其中:猪肉产量4.35万吨,增长5.84%;牛肉产量1.31万吨,增长4.5%;羊肉产量1.56万吨,增长5.53%。牛奶产量2.94万吨,增长15.43%;羊毛产量0.23万吨,下降0.73%。 退耕还林草任务全面落实。2005年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22.9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种草0.72万亩,周边荒山造林22.2万亩。“十五”期间累计退耕地造林种草87.92万亩,周边荒山造林133.7万亩。 渔业保持稳定增长。淡水养殖面积325公顷,水产品产量达206吨,比上年增长3.52%。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水浇地面积)为66.44万亩。年内完成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12.6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25平方公理,解决了8.26万人、15.82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水利设施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通过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1%。 工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规模以上81户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7136万元,其中:盈亏相抵后亏损总额为2787万元,由盈变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销率达95.41%,比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增长,效益提高。全年建筑业创造增加值12.03亿元(含外来企业),比上年增长22.3%,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64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27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狠抓项目建设,取得了成效,投资总量继续增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5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1%,“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37亿元。其中:区属投资完成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2%“十五”期间累计完成125.8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91倍,年均增长23.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15.52亿元,比上年下降9%。民间投资17.89亿元,增长32.66%。投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13亿元,比上年下降12.12%。重点工程建设顺利,一批新增生产能力陆续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背景下,消费品市场活跃,物价稳中有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88%。分地区看:县的零售额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县以下零售额6.67亿元,增长11.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2.25亿元,增长11.07%,餐饮业3.26亿元,增长16.88%;其他行业1.11亿元,增长9.03%。出口增长。据经贸委统计,外贸出口额达到174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3%.。出口产品主要有:蚕豆、硅铁、油菜籽、牛羊绒系列产品、孟加拉帽等。 物价总水平继续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物价上涨0.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运营条件不断改善,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功能继续增强。 交通运输稳定发展。年末汽车拥有量1.8万辆,比上年增长9.2%。汽车客运量1122万人,增长5.2%,旅客周转量45954万人公里,下降5.74%;汽车货运量1054万吨,增长5.82%,货物周转量59908万吨公里,增长6%。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3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9.87公里。 邮电业务继续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06%,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2.38万户,增长1.09%。移动电话用户21.75户,增长50.51%。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户87部,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金融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作用,强化职能,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38670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中央“两税”收入14892万元,增长14.9%;地方财政收入23778万元,增长5.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13万元,增长5.2%。全区财政总支出170739万元,增长23.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69564万元,增长23.3%。一般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5110万元,较上年增加2895万元,增长130.7%;企业挖潜改造支出415万元,下降26.4%;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51万元,下降19.3%;农业支出11711万元,增长35.4%;林业支出5983万元,增长29.8%;水利和气象支出3636万元,增长21.4%;工业交通事业费支出2346万元,增长19.1%;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4837万元,增长7.5%;教育事业费支出42237万元,增长21.8%;科学支出235万元,增长74.1%;医疗卫生支出9973万元,增长85.9%;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6087万元,增长4.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401万元,下降27.5%;公检法司支出6845万元,增长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