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临夏州统计局

临夏回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9年3月5日)

2008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中立足州情特色,把握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总体发展思路和“一线两点”发展布局,把突出特色经济、项目拉动、基础建设、产业开发、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着力点,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3.67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36.24亿元,增长17.0%。全州人均生产总值3971元,增长14.2%。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州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26.6:28.6:44.8变化为2008年的23.8:30.1:46.1。与上年相比,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1.5和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4%。其中,地县级财政收入完成3.49亿元,增长27.97%。全年财政支出5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84%。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8.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

全州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8.4

食品类 11.8

#粮食 6.3

油脂 4.2

肉禽及其制品 21.9

鲜菜 11.7

蛋 2.6

烟酒及用品类 6.1

衣着类 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5.4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 9.4

交通和通信类 -1.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2.5

居住类 15.4

年末全州从业人员为90144人,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国有单位77943人,增长1.73%;集体单位3689人,增长51.06%;其他经济单位8512人,下降9.97%。全州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2902元,净增3585元,其中国有单位24025元,净增3806元;集体单位13571元,净增2462元;其他经济单位16506元,净增2308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比上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繁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

产值29.27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其中,农业产值18.95亿元,增长6.61%;林业产值1.27亿元,增长4.33%;牧业产值8.0亿元,增长8.46%;渔业产值0.14亿元,增长4.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1亿元,增长13.58%。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3.02万亩,比上年增长0.14%,其中夏粮种植面积67.55万亩,下降4.85%,秋粮种植面积115.47万亩,增长3.31%;油料种植面积25.3万亩,增长4.46%;蔬菜种植面积11.41万亩,增长5.45%。

表2: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525382.26 5.56

#夏粮 吨 172823.95 -0.2

小麦 吨 147588.64 -2.95

#秋粮 吨 352558.31 8.63

玉米 吨 221577.61 16.96

蚕豆 吨 10030.35 3.8

洋芋 吨 130229.09 -2.43

油料 吨 44167.61 7.39

蔬菜 吨 231025.41 14.02

水果 吨 40633.66 -7.0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35万亩,比上年增长14.74%,其中经济林面积2.67万亩;完成育苗面积1.82万亩,其中当年新育1.1万亩。

畜牧养殖业生产稳步发展。

表3:2008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州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3.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7%。大中小型拖拉机8878台,增长20.64%;农用载重汽车550辆,增长3.0%;农用运输车23894辆,增长3.54%。化肥施用量(折纯)21607.51吨,增长3.0%。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2655台,增长2.51%。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3.74万亩,增长 0.07%。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州乡镇企业总户数达15053户,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2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14亿元,增长11.1%。

长11.4%;州县属企业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增长 33.69%。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6.73亿元,增长0.6%;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0.11亿元,增长37.1%;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下降21.3%;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5.92亿元,增长30.2%;其他企业实现增加值0.18亿元,下降29.1%。

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51.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 7.0%。

在支柱行业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同比下降0.03%;化学原料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4.69%;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实现增加值0.7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饮料酒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15亿元,同比增长10.22%;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34亿元,同比增长18.16%。

表4: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万千瓦时 715536 -12.9

水泥 万吨 26.95 -5.18

乳制品吨 3093 0.8

氮肥 吨 184110 3

饮料酒千升 3424 -22.9

轻革 万平方米 98.04 100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8%;工业产销率为97.73%,比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9242元/人,比上年提高14489元/人。

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加大,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7亿元,比上年增长64.95%。

按投资主体分,中央投资1.1亿元,下降25.17%;省属投资17.48亿元,增长1.57倍;州县属投资34.09亿元,增长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