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区上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实施“六大战略”、“一路四化”开发重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强化“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产业抓特色、保障抓党建”工作措施,面对各种困难,坚持抓经济建设不动摇,保证了全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效益、质量的同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增速明显加快。初步统计,全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达52.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是近十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比增速较好的2002年高近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5.44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8.79亿元,增长12.3%。初步预计,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在30%以上,发展势头明显增强。 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就业成效显著。年末全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268人。年末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0%以下。 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比重小,农业不稳定,第三产业对财政的依赖度高。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民间投资参与程度低,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度加大,农村消费层次低,拉动经济力度弱,小康进程推进慢。 二、农业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经比例逐步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41.2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54.44万亩,比上年减少2.2%;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分别为57.72万亩和29.11万亩,比上年分别增长12.4%和10.6%。粮食、经济及其它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85.74:9.41:4.85调整为今年的83.86:10.66:5.48。 粮食略有增产。全年粮食产量达到76.58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夏粮产量28.82万吨,比上年下降11.6%;秋粮产量47.76万吨,比上年增长11.3%。 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当年完成造林面积78.41万亩,比上年增长16.72%;其中:经济林11.30万亩。 畜牧业和水产品稳步增长。全年肉类产量达69864.05吨,比上年增长7.03%。年末,大牲畜存栏65.06万头,猪存栏82.91万头,羊存栏33.35万只,禽类存栏454.85万只。出栏肉猪80.11万头,禽蛋13645.50吨。水产品产量1243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7万亩,累计达到79.83万亩。兴修水平梯田21.07万亩,累计达到293.2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12359千瓦;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1477台,农用载重汽车944辆,农用运输车20283辆,化肥折纯量55986.9吨,塑料薄膜使用量6514.67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1130万元,增长13.0%。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1174.2万元,增长14.4%。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379.5万元,增长12.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2794.7万元,增长15.7%。产销率达95.36%,比上年上升4.25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37户建筑企业(三级以上),完成总产值34032万元,实现利润634万元,税金137万元。施工工程个数324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528m2。 四、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297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3406万元,更新改造投资44125万元,房地产投资4832万元,城镇集体投资540万元,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10018万元,农村私人投资15613万元,其他投资3831万元。公路、电力、邮电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良好。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60362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3%,客运周转量3623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060万元,比上年增长59.7%。全区市内交换机容量93568门,农村交换机容量91519门,小灵通容量45407部;拥有电话168128部,其中:市内电话66631部,农村电话62743部,小灵通拥有38754部;移动电话容量18万部(含联通),移动电话用户12.5万户(含联通)。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810万元,比上年增长8.4%。按消费地区分,县零售额为82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县以下零售额为43576万元,比上年增长5.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为107984万元,餐饮业16049万元,其他为1777.0万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对外贸易有新突破。全年六家具有进出口资格的企业完成出口额1003万美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分别比上年上升1.0和2.2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44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地县级财政收入21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9.37%。财政支出165070万元,比上年增长8.29%。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83496万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82959万元,增长11.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1599万元,增长15.7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5617万元,增长19.71%。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完成保险业务收入1381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人寿保险业务收入10232万元,下降2.6%;财产保险业务收入3582万元,同比增长7.6%。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区学校总数3352所,教职工21206人,其中,专任教师19659人。在校学生数545645人,其中:小学在校生367358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4445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357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3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63%,毕业率达99.15%,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63.45%,非文盲率84.50%。高、初、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49.11%、82.44%、93.12%。全区参加普通高校招生人数7771人,专科上线率29.4%,录取人数4995人,录取率达到64.3%。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群艺馆1个,文化站138个,公共图书馆9个。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系统200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8.49%;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7.29%,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5.4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