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酒泉市统计局

酒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

2008年4月28日

2007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市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推进三化、建设三市”的工作思路,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支撑、消费拉动、制度创新、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0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31亿元,增长5.96%;第二产业增加值92.25亿元,增长18.55%;第三产业增加值70.69亿元,增长9.6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052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281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8:46.4:34.8,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形势好转。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9.65万人,比上年增加0.7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2.1 5 万人,增加0.3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27.5万人,增加0.3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305人,比上年增长19.4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35人,增长6.5%,下岗失业再就业率达7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3.18%,比上年下降0.17个百分点。全年培训农牧民工1.32万人,比上年增加0.31万人,共输转农村劳动力15.11万人,比上年增加3.4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服务价格上涨3.6%。消费价格八大类构成中,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分别上涨10.5%和7.7%。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7%;衣着价格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5%。

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全市财政收入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增长19.81%。主体税种全面增长,其中,增值税0.44亿元,增长29.31%;营业税1.68亿元,增长17.03%;企业所得税0.19亿元,增长10.77%;个人所得税0.12亿元,增长13.84%。

二、农业

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68.4亿元,比上年增长6.45%。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25.14万亩,比上年增加7.53万亩,增长3.4 6%,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6.0 5 万亩,减少3.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77.91万亩,增加1.4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6.04万亩,增加5.0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52万亩,增加0.2万亩;孜然种植面积5.38万亩,增加2.85万亩;蔬菜及其他作物制种面积11.62万亩,增加2.06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36.28万吨,比上年减少0.67万吨,减产1.8%,其中,夏粮产量16.94万吨,减产0.86%;秋粮产量19.34万吨,减产2.66%。棉花产量8.65万吨,减产0.7%;蔬菜产量73.51万吨,增产12.3%;油料产量0.74万吨,增产7.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33万亩,比上年增长0.5%。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5万亩,下降32.43%。年末森林面积54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87%。

全市牛饲养量21.43万头,比上年下降5.1%,其中:存栏14.27万头,下降8.2%,出栏7.16万头,增长1.85%;羊饲养量407.11万只,比上年增长2.7%,其中:存栏239.84万只,下降1.9%,出栏167.27万只,增长10.2%;猪饲养量46.8万头,比上年下降1.68%,其中:存栏18.58万头,下降1.28%,出栏28.2头,下降1.95%。全市肉类总产量5.85万吨,比上年增长5.2%。牛奶产量4.92万吨,比上年下降29.6%。水产品总产量1874.8吨,比上年增长19.2%。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0.3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农用拖拉机7.19万台,增长4.96%;农用汽车1.69万辆,增长0.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 .63万吨,增长4.9%。农村用电量2.44亿千瓦时,增长9.9%。有效灌溉面积214.77万亩,增加9.7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36.53万亩,增加6.3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2%,占GDP的比重为38.1%,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增加值2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52.3亿元,增长19.9%;集体企业1.58亿元,增长52.18%;股份制企业53.98亿元,增长20.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0.86亿元,增长15.3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7%;重工业增加值6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7%。全市新产品产值1.02亿元,增长21.46%。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石化、冶金、电力、食品、建材、有色等支柱产业增长较快,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3.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4.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5%。其中,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47.55亿元,增长18.3%;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5.16亿元,增长57.8%;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3.62亿元,增长56.3%;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3.09亿元,增长16.3%;建材工业完成增加值2.51亿元,增长19%;有色工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增长10.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43.94万吨标准煤,增长0.87%。原煤44.45万吨,增长20.82%;发电量21.23亿千瓦时,增长41.84%;小麦粉7.71万吨,增长23.76%;啤酒22596千升,增长90.15%;化学药品原药1398吨,增长84.03%;成品糖8953吨,增长11.91%。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4%,比上年提高38.6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8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1%;利税总额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4倍。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2.1%,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41.9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利税总额4.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利润总额2.47亿元,增长33.27%。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