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超常发展的目标,团结奋斗,努力拚搏,使得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实现了为“十五”计划开好局的基本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8.2%。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8.89万人,比上年增加800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29万人。国有、集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472元,增加2466元,增长24.64%,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487元,增加2402元,增长23.82%。全市通过各种途径482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 二、农业 尽管2001年我市农业遭受了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但由于政府的补救措施及时到位,使农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 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面积调减2892亩,新增棉花种植面积500亩,扩大蔬菜种植面积955亩。粮经比由44:56调整为29:71。 粮食有所减产。受调减播种面积和寒流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8799.5吨,比上年减产16%。其中夏粮6801.37吨,减产23%;秋粮1998.15吨,增长22.3%。油料种植面积2029亩,与上年相比增长44.93%,产量267吨,增长25.48%。 日光温室发展迅速。2001年末,全市共有日光温室1119.54亩,2001年新增419亩。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8851亩,产量73076吨,增长1.45%。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肉类总产量1484.2吨,下降1.45%;水产品产量87吨,增长1.16%。 林业生产形势良好。2001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800亩,比上年增长28.57%。其中退耕还林(草)面积437.6亩。 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快,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1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0197千瓦;化肥使用量(折纯)1394.93吨,增长30.86%。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5万亩,达99.8%。农田受灾面积3.4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9.09%。全市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9.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3亿元,增长8.9%;集体企业完成0.65亿元,增长6.27%;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9.14%;轻工业增加值0.24亿元,增长6.52%。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工业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稳定增长。2001年,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93亿元,比上年增长4.86%,产销率达96.67%,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465万元,比上年下降39.03%。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74.34%。施工工程个数645个,比上年增长105.4%,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68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26%;房屋施工面积54.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8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1.84万平方米,增加8.0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一产业投资850万元,下降13.3%;第二产业投资11.5亿元,增长218.3%;第三产业投资5.05亿元,增长31.9%。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5.83亿元,增长129.2%;城镇集体经济投资3019万元,增长179.5%;城镇居民个人投资7774万元,增长12倍。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5.51亿元,增长108.9%;更新改造投资10.05亿元,增长138.9%;房地产开发投资558万元;其他投资1.29亿元。 全市基本建设投资新增生产能力有:输电线路长度39公里(11万伏以上),变电设备能力0.87万千伏安(11万伏以上);新建公路9.5公里,改建公路33.5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1座,47延长米;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20辆;城市道路扩建长度6.72公里,道路扩建面积0.63万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铁路客运量41.12万人,增长31.96%,货运量222万吨,增长8.03%;公路客运量123.6万人,增长15.6%,货运量1271.36万吨,增长2.9%,公路旅客周转量7503万人公里,下降1.3%,货物周转量18121万吨公里,增长26.9%;民航客运量8456人,增长8.7倍,货邮运量83.5吨,增长8.5倍。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704.66万元,比上年下降6.1%。电话普及率达到48.59部/百人,比上年增长24.88%,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54.83部/百人,农村电话普及率13.31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4.28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8142户,比上年末增长156.4%。 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65995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09万人。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9453.5万元。客房年平均出租率41.2%。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647万元,比上年增长14.04%;集市贸易成交额49521.7万元,增长20.1%。 对外贸易下降幅度较大。全年外贸出口供货总值79万元,下降95.2%。 市场物价回升。2001年全市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分别为103.5%和98.8%。 七、金融、保险 金融平稳运行,存贷款继续增加。200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9亿元,增长11.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59亿元,下降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1.23亿元,增长12.33%。各项贷款余额34.31亿元,增长22.4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亿元,增长17.16%;中长期贷款余额8.02亿元,增长54.05%。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842万元,增长13.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842万元,增长13.7%;寿险保费收入4000万元,增长13.2%。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893万元。其中财产险已决赔款2304万元,寿险给付589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