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5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继续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面对遭受较大自然灾害和限电、缺水的严峻形势,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保持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7.16亿元(现价),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4.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7亿元,增长9.36%;第二产业增加值4.32亿元,增长8.15%。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仍较脆弱,设施老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工业经济效益虽有回升但仍然偏低,扭亏进展缓慢;零售物价指数偏高,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电力紧张已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 1995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战胜了风沙、干旱、暴雨等多种严重自然灾害,各级政府采取增加对农业投入,调整种植结构,以秋补夏等措施,使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较低程度,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年农业总产值70036万元,比上年增长8.66%,主要农产品除粮食减产外,均略有增长。 林业和绿化工作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60公顷,种草4833公顷,森林覆盖率由上年的2.57%提高到2.69%。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 主要牲畜存栏比上年略有增长或持平,畜产品产量有所增长。 二、工业 1995年,在资金、电力紧张的不利条件下,工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3%,其中市、县(区)属工业总产值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8.95%。企业个数(乡及乡以上)达264户,较上年增加20户。全年工业产销率99.91%,实现工业增加值17.08亿元。在市县(区)工业中,由于电力影响,国有工业生产速度有所下降,集体工业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原煤、纯碱下降外,其余均有增长。 全年市、县(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9.06%。产销率93.37%,资金利税率1.69%,成本费用利润率-2.95%,增加值率37.78%,劳动生产率17809元/人,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32次/年。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1995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116628万元,比上年增长45.30%,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2366万元,增长25.91%。更新改造完成55039万元,增长94.70%。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投资结构得到改善。建筑生产呈现增长趋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041万元,比上年增长25.08%,实现增加值10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5.07%。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交通运输业有新的进展。 由于金河公路等改造工程的峻工运营使公路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全年市境内公路运量317.3万人次,公路货运量21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8.98%和22.83%。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2574万元,比上年增长55.22%,完成国内函件184万件。城乡电话发展到23281户,其中住宅电话19312户,市内电话普及率达13.74%。通讯能力继续增强。无线寻呼用户5018户,增长2.96倍,移动电话591户,增长1.8倍,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7304门,长途交换机容量1770路端,比上年都有增加。数字化远程输送等高新技术已开始运用,形成了以光缆、数字微波等多种传输方式相结合的格局,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批零贸易餐饮业、物价年内市场货源充裕,销售稳中趋旺。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45万元,比上年增长25.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8%;城市市场零售总额38763万元,增长42.28%,农村市场呈下降趋势,比上年下降7.92%。在全市零售总额中,国有商业零售总额222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扭转了近几年负增长的局面;集体商业零售额8912万元,下降14.4%;其它商业经济零售额29298万元,比上年增长67.1%。物价涨势得到遏制,实现目标尚有差距。年内涨幅呈起伏波动状态,上半年从高位上逐月回落,三季度逐月回升,四季度逐月下降,年底基本控制在15%以内,涨势基本得到遏制。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19.8%,离国家的宏观控制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商品零售物价大类指数如下:1995年比上年上(%)食品类134.3%34.3饮料、烟酒类103.8%3.8服装鞋帽类118.1%18.1纺织品类117.0%中西药品类116.4%17.0书报杂志类141.8%41.8日用品类111.8%11.8燃料类101.8%1.8 六、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6193万元,比上年增长16.97%(大口径),财政支出23316万元,比上年增长8.78%,较好地实现了我市财政增收节支,略有余的目标。金融形势平稳,存款增幅大于货款增幅。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24亿元,较上年增长51.1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75亿元,增长88.5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6亿元,增长38.7%。全市货款余额2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2%。保险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全市承保总额56亿元,较上年增长14.29%,保费收入3545万元,其中产保险收入2500万元,人身保险收入104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35%、20.31%、11.29%。其处理各类赔案3400件(人),支付赔款1357万元。 七、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科技事业成效显著。 1995年,市列科技项目38项,完成计划项目28项,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4项,由此新增产值3116.3万元,新增利税2019万元,推广使用产生效益新增产值1619万元,新增利税1150万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市初中在校学生14966人,小学在校学生5083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小学毕业升学率98.15%,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各项教育事业发展较好。全市向各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883名,比上年增96名;各类职业中学在校学生711名,比上年下降45%;成人教育进展也较快。文化生活活跃。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37个,无线电视人口覆盖率68.46%,有线电视在上年基础上,开通转播了四套中央台加密频道。市内有线电视网传送中央及地方台电视节目十七套,有线电视入户24301户,入户率67.5%。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活跃,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医院共有病床1573张,比上年增长1.22%,专业卫生人员2184人,比上年增长0.79%,其中医生(含中西医师719人),增长16.13%,护士694人,较上年增长2.36%,购置万元以上的医疗仪器设备135台(套)。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承办全省“九运会”为我市体育发展带来机遇,体育场馆(设施)有了较大改观,促使群众体育活动活跃。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351次,参加人员6.4万人次,规模大大超过往年;运动员参加省内外各种比赛获金牌16枚,银牌13枚,铜牌12枚。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6%,涌现出一批体育优秀人才,向省体校,体工队输送13名运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