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利用外资有所增长。全年协议利用外商投资94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1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104万美元,增长6.21%。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在第二产业投资继续增加的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也有较大发展。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省签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33个,合同金额6208万美元,实现营业额56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42%。 旅游业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由于假日经济的启动,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全省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4.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4%;旅游外汇收入3735万美元,增长23.76%。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存贷款增加。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0.94亿元,全年新增存款14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37.36亿元,增长11.20%。各项贷款余额为1260.08亿元,全年新增贷款111.17亿元,增长9.68%。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保费收入15.86亿元,增长15.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16亿元,增长5.6%;寿险保费收入7.79亿元,增长26.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费收入0.91亿元,增长11.0%。全年赔付额4.76亿元,增长19.3%。其中:财产险赔付4.08亿元,增长17.9%;寿险赔付0.21亿元,增长23.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47亿元,增长30.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就。全年共获重大科技成果453项,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基础理论成果8项,应用技术成果433项,软科学成果12项。获各种奖励158项。全年共授理专利申请523件,授权专利447件。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共签定技术合同3200项,比上年增长68.1%。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99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8所,成人高校18所,普通中学1667所,中等专业学校113所,小学2.26万所。高等教育扩招工作顺利完成,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达2.3万人,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1999年末,全省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7个,文化馆98个,公共图书馆91个,博物馆64个,档案馆118个。电影放映单位1420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0.55%和81.88%,比上年分别提高6.92和7.74个百分点。各类报纸出版量2.3亿份,各种杂志出版量0.50亿册,图书出版量0.77亿册。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改善,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8976个,卫生技术人员8.3万人,卫生机构床位5.9万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年来,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全省运动健儿共获奖牌44枚。学校体育运动更加规范,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3.41%,比上年有所提高。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1999年末,全省从事环保工作人员1928人;环境监测站31个,比上年增长24.0%;监测人员642人,增长1.7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81个,增长2.2倍;烟尘控制区3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26个,分别增长2.3倍和5.5倍。全省有自然保护区35个,其中国家级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04.53万公顷。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较好控制。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5.61‰,死亡率为6.44‰,自然增长率为9.17‰,首次降到10‰以下。年末总人口2542.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2.00万人,占总人口的24.07%,乡村人口1930.58万人,占75.93%。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由于国家提高"三条保障线"水平,适当增加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5.68元,比上年增加466.07元,增长11.6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600元,增加500.64元,增长16.2%,高于收入增幅4.5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2.98元,比上年增长1.43%。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年末全省拥有福利单位733个,社会福利院床位9073张,社会福利院收养4699人。全省县城所在地的镇都开始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城镇职工有159.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有142.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有42.0万人参加离退休社会统筹。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总值指标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