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兰州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进一步加大"工业强市"战略,国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平稳运行,呈现出速度持续较快、活力不断增强、稳定性不断提高的特征,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04.6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4%。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61亿元,同比增长3.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4.97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9.07亿元,同比增长10.62%。三次产业比例为4.1:54.5:41.4。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6479元,同比增长10.1%。

非公经济发展进程加快。2004年在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活机制的促进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4.8%,同比增长13%。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企业受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利润空间缩小;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供需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升,加快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0.61亿元,同比增长3.27%。全年粮经比例达65.84:34.16。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00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得到很好推进,南北两山林地的养护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113.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区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36.95万亩。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金融机构发放农业短期贷款余额22.45亿元。农业生产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5.38万千瓦;机耕地占总耕地面积45.6%;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5万亩。化肥消耗总量13.4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继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兰州发展后劲,能源、交通和石化、冶金、烟草、医药等重点行业持续发展,保持工业快速稳定增长。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14.54亿元,同比增长13.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1.92亿元,同比增长14.58%;市属工业实现增加值68.2亿元,同比增长8.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5.58亿元,同比增长9.61%。

工业经济总体效益继续改善。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7.6%,同比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0%。

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依市场需求有增有减。

建筑业经营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0.4亿元,同比增长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张,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92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06.27亿元,同比增长12.0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5.31亿元,同比下降5.49%;房地产投资完成44.66亿元,同比增长48.15%;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43亿元,同比增长12.75%。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兰海高速、兰临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已建成通车,城区五大出口实现高速化。南滨河西路西延段、定西南路等拓建和牌坊路立交桥工程按期竣工,中山铁桥维修加固和小街巷整治任务全面完成,黄河风情线建设和西固石化城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启动市区供水、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及石化集团公司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75亿元,同比下降9.87%,占全部更新改造投资的比重为71.58%,一批建成投产的重点技改项目为兰州市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社会完成新增固定资产206.42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有增。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2亿元,增长12.03%。

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1%,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8亿美元,同比下降9.35%。其中,出口总额5.4亿美元,同比下降13.25%。招商方式不断创新,渠道进一步拓宽,中粮可口可乐、丹麦嘉士伯等知名品牌落户兰州,兰州众邦电线电缆公司、兰州好为尔乳业集团、北京华联集团、天津家世界集团等企业都已开始了在兰州市的二次投资。新审批外商投资企业29户,合同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28%,累计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到1448户;"兰洽会"共签订外引项目合同88项,合同投资总额63.8亿元,其中引进外资0.42亿美元。

"丝路重镇、黄河明珠、山水风光"城市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加快,城市现代旅游功能不断增强。2004年,围绕"百姓生活游"主题年活动,继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兰州的旅游名片--百里黄河风情线,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并且在2004年9月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验收,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9.9万人、旅游收入达到8.81亿元,分别增长81.5%和113%,其中涉外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分别为3.59万人和0.48亿元。

七、交通和邮电业

省会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城市流通吞吐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8.51亿元。全市拥有固定电话机145.3万部,其中公用电话15万部(含智能网专用接入终端公用电话)。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7部。移动用户达115.2万户,GSM数字移动通信交换机总容量达143万门,CDMA数字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33万门。网络的规模容量、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个人化的通信网正在逐步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0.6万户。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06亿元,同比下降4.9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稳定增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9.01亿元,同比增长16.02%。各项贷款余额1087.58亿元,同比增长15.67%。银行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68.69亿元,同比增长19.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5.46亿元,同比增长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