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726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9596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613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3654万元。其中,寿险业务549万元;财产险赔款3105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在改革中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36所,其中:大专以上3所,高级职业中等学校(含中专和技工学校,下同)32所,高中35所,初中187所,小学1879所。在校学生51.42万人,其中:大专以上0.68万人,高级职业中等学校1.53万人,高中3.96万人,初中15.41万人,小学29.84万人。初中适龄生入学率95.6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26%,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4.85%和2.27%。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招生157人,在校学生1352人;幼儿园在园儿童3.0万人。 成人教育持续发展。据市成教办统计,2004年全市有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642(点)所,农民有68.3万人次参加了技术培训,培养农村技术骨干1.22万人。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科技队伍稳步发展。年末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4.25万人,增长2.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中,共筹措科技活动经费1107万元,其中,R&D经费279.9万元,新产品开发经费244.7万元;申请专利3个,其中,发明专利3个。 质量、标准化和计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质量检验机构4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3万台件。全市制定地方标准31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个(含群众艺术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3个。有一千瓦以上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功率10.0千瓦,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9.81%,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86.77%。年末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11个,专业档案馆1个。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5006张。卫生技术人员61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24人,注册护士1591万人。其中,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技术人员308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60人。乡镇卫生院200个,床位1603张,卫生技术人员2337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在省以上比赛中,共获得了15个冠军、13个亚军和10个第三。全市发展等级运动员49人,等级裁判员170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有53万人达到国家体育煅炼标准。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水平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94.97万人(见下表)。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2883人,出生率为7.77‰;死亡人口17672人,死亡率为6.00‰;全年自然增加人口5211人,自然增长率为1.77‰。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42元,增长6.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2元,增长9.77%,其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76元。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40.10%;农村为48.82%。年末,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居民25.77平方米,农村居民28.02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87万人,比上年增加0.4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95万人,比上年增加0.39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92万人,比上年增加0.10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8.1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06万人,增加0.95万人。年末,有2276名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和代缴了社会保险费;全市共有3.98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084张,在养各类人员943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3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63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28.6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2004年,全市在监测的121个工业企业中,有专职环保人员178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39.3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9.0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2.02%。 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面积达19.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5个,面积11平方公里。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18个,当年完成投资583万元。 注: 1、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资料为户籍统计资料。 3、2004年为经济普查年份,文中数据多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