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0-01-19 安康市统计局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在改革中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218所,其中:大专以上3所,高级职业中等学校(含中专和技工学校,下同)36所,高中35所,初中186所,小学1958所。在校学生53.67万人,其中:大专以上。0.8万人,高级职业中等学校1.85万人,高中3.32万人,初中15.34万人,小学32.36万人。初中适龄生入学率94.8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07%,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6.13%和3.0%。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招生91人,在校学生860人;幼儿园招生2794人,在园儿童4829人。

成人教育持续发展。据市成教办统计,2003年全市有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870(点)所, 农民有 60万人次参加了技术培训,培养农村技术骨干5600人。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科技队伍稳步发展。年末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4.14万人,增长0.98%。全市有 6项科技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质量、标准化和计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质量检验机构35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2万台件。全市制定地方标准20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2个(含群众艺术馆1 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3个。有一千瓦以上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功率11千瓦,有线电视用户3.5万户,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9.88%,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86.77%。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2个,其中,专业档案馆1个。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8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956张。卫生技术人员728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41人,注册护士124万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技术人员326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16人。乡镇卫生院218个,床位1595张,卫生技术人员236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在省以上比赛中,共获得了8个冠军、7 个亚军和12个第三。全市发展等级运动员102人,等级裁判员168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有18.1万人达到国家体育煅炼标准。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水平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94.06万人(见下表)。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9953人,出生率为6.79‰;死亡人口18128人,死亡率为6.17‰;全年净增人口1825人,自然增长率为0.62‰。

2003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市总人口       294.06              100.0

其中:男性       158.36              53.85

女性             135.70              46.15

其中:0-18岁      71.74              24.40

18-60岁          186.98              63.59

60岁及以上        35.34              12.02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5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5元,增长6.2%,其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6元。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8.4%;农村为49.63%。年末,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居民25.43平方米,农村居民26.1平方米。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7.38万人,比上年增加0.7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56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82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8.2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1.04万人,增加0.88万人。年末,有0.81万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和代缴了社会保险费;全市共有3.82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052张,在养各类人员886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2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497.6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2003年,全市有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37人,在监则的100个工业企业中,有专职环保人员154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39.5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7.7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3.31%。

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面积达34.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29个,面积29.0平方公里。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8项,当年完成投资302万元。

注:

1、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资料为户籍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