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安康市统计局 (2003年4月) 2002年,全市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生活中诸多困难,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加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项工作,使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 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0.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增速较上年快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24.88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21.9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43.50亿元,增长11.6%。各县区GDP增长情况如下:(万元) 县区 总 量 增长% 镇坪 16469 9.3 白河 40193 9.1 石泉 55289 8.5 汉滨 316004 8.4 汉阴 59075 8.2 岚皋 47384 7.3 旬阳 144804 7.0 平利 52219 6.9 紫阳 55950 6.1 宁陕 26551 -2.7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6%,八大类项目分别为:食品99.9%,其中:粮食99.3%,鲜菜105.2%;衣着94.7%;家庭设备用品98.2%;医疗保健106.3%;交通通讯工具97.7%;娱乐教育文品及服务109.9%;居住98.2%。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3.13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增长0.78%,其中:在岗职工12.68万人,增加0.62万人,增长0.8%。实施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7299人,较上年末减少80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比上年末下降0.4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企业规模小,资金困难;再就业压力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 农 业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绿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4.88亿元,增长 1.4%。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效。2002年在粮食生产面积减少5.97万公顷、下降12.99%和遭受“6、9”特大洪灾、春季低温、夏秋干旱的不利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粮食生产总水平保持在84.10万吨,较上年下降15.76 %。另一方面,由于魔芋、烤烟、茶叶、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弥补了粮食减产的损失,使得种植业产值达25.27亿元,增长5.98%,其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单位 产量 增长±% 油料 吨 45738 13.11 烤烟 吨 20198 29.99 茶叶 吨 2779 21.14 水果 吨 48781 34.58 蔬菜 万吨 41.77 2.38 木耳 吨 387 -13.23 香茹 吨 1637 -13.56 以“保护汉江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全面开展,退耕还林(草)进展较快,植树造林发展加速。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1.97千公顷,增长81.75%,退耕还林(草)面积34.94千公顷。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成幼龄林抚育面积70.08千公顷,增长53.50%。森林面积继续扩大。主要林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单位 产量 增长±% 核桃 吨 1475 1.09倍 板栗 吨 3248 73.41 生漆 吨 349 -10.28 油桐籽 吨 4174 -40.51 畜牧、水产发展加速。全年肉产量达99012吨,增长6.81%,其中:牛肉4540吨,增长10.57%,羊肉3968吨,增长24.41%。水产品产量3187吨,增长16.28%。年末大牲畜存栏22.94万头,增长4.96%,其中,牛存栏22.93万头,增长5.01%;羊存栏52.60万头,增长36.56%;猪存栏128.81万头,增长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