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9 安康市统计局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484公里。公路质量等级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建四级路108公里,二级公路增加13公里,三级路增加164公里。内河航道保持495公里。

邮电通信完成业务总量3789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7 %,移动电话户数16.27万户,比上年增加47.07万户。全市固定电话23.75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0.4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8.1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55部/百人。互联网注册拨号用户14643户。

旅游保持较快增长。西康铁路的运营,给安康旅游业带来新的契机,“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长假来安旅游人数迅速上升,全市共接待游客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

国际旅游稳步发展。全年海外入境游客2605人次,比上年增长27.07%,其中:港澳台游客1785人次,外国游客82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4.28万美元。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78亿元,增长3.61%;县的零售额7.59亿元,增长5.26%,县以下零售额9.89亿元,增长4.56%;按所有制分,国有经济达3.34亿元,下降5.31%;集体经济1.22亿元,下降13.48%;私营经济1.49亿元,增长16.76%;个体经济12.26亿元,增长8.63%;股份制经济0.73亿元,增长8.14%。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566万元,增长13.3 %。地方一般预算总支出138144万元,增长15.9%。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66亿元,增长14.75%,其中:企业存款21.62亿元,增长8.85%;储蓄存款69.42亿元,增长15.11%。各项贷款余额88.98亿元,增长8.82%,其中:短期贷款44.62亿元,增长4.73%;中长期贷款37.15亿元,增长12.07%;中期流动资金7.13亿元,增长21.05%。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15966万元,增长2.50%。支付各类赔款4765万元,增长68.85%。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表演场所3个,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3个,综合档案馆11个,专业档案馆1个。全市有广播电视调频发射机926部,发射功率3.228千瓦,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机2部11千瓦。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9.86%,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6.75%。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83个,床位5121张,卫生技术人员7843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333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有2833人。有注册护士1698人。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344人。全市有农村卫生室(点)2228个,床位90张,乡村医生2122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省以上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6枚。全市发展等级运动员168人,有17.5万人达到国家体育煅炼标准。

环境保护

2002年,全市有各级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34人,在监测的112个工业企业中,有专职环保人员206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38.77%,提高7.48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3.18%,提高2.0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3.82%,提高2.96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市计划生育率94.3%,人口自然增长率0.92‰,出生率7.68‰,死亡率6.76‰。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93.24万人,增加1387人。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2元,比上年增加637元,增长13.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17元,比上年增加93元,增长7.02%。其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6元,增长18.18%。人均生活费支出1457元,增长17.8%;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1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94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94432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940人;有4.98万名企业职工和1.69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0.16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有床位1023张,在养868人。社区服务单位8处。全市城乡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 6.97万名城镇和农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