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力度继续加大。2001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29个,合同投资额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0%;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13.0%。截止2001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36家。200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出口8.8亿美元,下降17%,进口8.2亿美元,增长21.2%。市属自营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2.8亿美元,增长0.2%;进口1.9亿美元,增长20.9%。对外交流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加强了与我市建立友好关系的16个外国城市的交往和合作。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邮电业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我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交通运输事业全面发展。2001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17.2万辆。全年货运量7610万吨,货物周转量421.4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量4208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39.8亿吨公里。全年旅客发送量9082万人,旅客周转量260.4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2001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45万门,增长6.5%。全市电话用户171.2万户,增长21.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7.7万户。全年发行报刊累计1.2亿份。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拉动作用明显。200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7%。其中接待海外游客67万人次,增长3.4%;接待国内游客1685万人次,增长12.2%。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13亿元,增长7.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9亿美元,增长7.4%。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秩序稳定。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29.7亿元,比年初增长22.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86亿元,比年初增长22.0%。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2.5亿元,现金支出30.7亿元,现金净回笼1.8亿元。 投融资方式趋向多元化,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全市年末证券营业部达40家,证券投资者80.7万人。全年证券交易额900亿元。保险事业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16.5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2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1年,全市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88项。其中国家级91项,获得资助6171万元;市级各类计划项目397项,投入科技三项费3200万元。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1家。2001年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3万人,比上年增长1.3%。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加快发展。2001年末,全市中小学校(含职业中学)2832所,在校学生130万人,专任教师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3%。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2所,在校学生25.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艺术创作丰富多彩,群众文化繁荣活跃,文化产业健康发展。2001年,我市9个市属专业表演团体共演出1911场,观众200万人次。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5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3个。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6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39个。卫生技术人员4.2万人,其中医生1.9万人。各类卫生机构总床位3.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6万张。全年总诊疗1070.8万人次。 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培育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开创了我市体育事业新局面。2001年成功举办了西安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有一人一次打破一项省成年射击纪录,有5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我市运动员参加全国单项比赛,在田径、游泳、射击、柔道、摔跤等12个项目比赛中获6个第一名;在省级比赛中,参加田径、游泳、射击、柔道、摔跤等15个项目的比赛,获90个第一名。 十一、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城市容貌进一步改观。天然气城市气化一期工程基本竣工,二期工程已部分开工建设;黑河枢纽工程主体竣工,城市供水能力基本满足需求;环城南路、长乐东路、太华路南段、经七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于年底前竣工,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完成新城广场、太华路、桃园路等多处道路、广场的绿化美化及环城公园绿化整治工程。全年完成人行道路整治200万平方米。经过下大力气清除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和拆除违章建筑等措施,市容市貌得以整顿。新建室内市场109个、健身广场50个、社区服务中心21个。 2001年城市日供水能力158万吨。城市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的总户数达到77万户,气化率85.4%。全年供应液化石油气总量80643吨,比上年增长86%;供应天然气总量16712万立方米,增长45%;供应煤气总量1670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3%。全年实际售电量79.5亿千瓦时,增长8.5%。全年新增供热面积138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9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年末市区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380公里;共有标准营运的公共汽车、电车2740标台,出租汽车10430辆。市区年末实有铺装道路总长度989公里,比上年增长1.4%。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环境监测网络覆盖全市。环境质量稳定,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空气污染指数为“良”的有21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8.1%。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分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8%。全年工业“三废”治理项目118个,污染治理项目投资2995.6万元,其中治理废水项目52个,投资1766.7万元。全市园林绿化投资6655万元。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2平方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2001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786元,比上年增长17.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4.9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7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89元,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5平方米。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0.9亿元,比年初增长18.5%。 2001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123.7台、组合音响19.3套、家用电脑15.7台、空调54.3台、电冰箱89.3台、影碟机42.0台、移动电话19.3部。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78.2台、黑白电视机41.6台、摩托车23.6辆、电风扇144.8台、洗衣机75.5台、电冰箱19.5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