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统计局 2002年3月15日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和“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坚持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30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359亿元,增长12.1%。 200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8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8.7,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8大类商品中,食品价格指数97.5、衣着98.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3.2、医疗保健98.9、交通和通讯工具98.8,烟酒及用品10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4.5、居住100.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0%。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7.3,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99.2。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1年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389.1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77万人,增长0.3%。2001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13.9万人,比上年增长1.3%。2001年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4821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消费和民间投资增长较慢;产业升级和内部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外贸出口下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加,就业及再就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面较大的问题仍较严重。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受调整播种面积和干旱气候的影响,粮食产量略有下降,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197.1万吨,比上年下降2.4%。其中夏粮98.2万吨,增长6.0%,秋粮98.9万吨,下降9.0%;油料总产量1.2万吨,下降10.2%;蔬菜总产量152.8万吨,下降5.8%;水果总产量33.9万吨,下降1.3%;棉花播种面积1937公顷,总产量1742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27.4%。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112公顷,比上年下降5.5%;水产品产量12480吨,比上年增长9.6%。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有效灌溉面积223.3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19.3万吨,下降1.5%;农村用电量10.4亿千瓦小时,下降11.5%。 三、工业及建筑业 工业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15.5%。实现工业总产值930亿元,较上年增长1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78.5亿元,增长18.8%。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452.4亿元,增长22.8%。受扩大内需效应的拉动,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405.5亿元,增长21.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1%。产品结构调整步子较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新产品产值75.7亿元,较上年增长42.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1%。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较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6.8%。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利税总额40.4亿元,增长16.8%;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71.4亿元,增长11.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5.5,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行业全年实现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4.9亿元,增长29.7%;更新改造投资53.7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67.4亿元,增长30%。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完成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8%;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增长2.9%;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4亿元,增长31.3%;社会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增长41.5%;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影视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增长49.9%。 2001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176.8亿元,较上年增长17.7%。其中房地产开发新增固定资产50.8亿元,增长32.3%;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78.3亿元,增长15.8%;更新改造新增固定资产32亿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380.6万平方米。 2001年,全市施工房屋面积176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竣工房屋面积692.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39.2%;本年施工项目850个,投产项目333个,项目投产率39.2%。 五、国内贸易 2001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者信心有所增强,加之“假日经济”和精彩纷呈的市场促销手段刺激,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稳中见旺的局面。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1.2亿元,增长12.4%;餐饮业零售额42.6亿元,增长16.4%;制造业零售额31.9亿元,增长10.9%;其他零售额5.9亿元,增长8.0%;农民对城镇居民零售54.3亿元,增长4.7%。按销售地区分,城市的零售额323.4亿元,增长11.9%;县的零售额19.1亿元,增长8.7%;县以下零售额23.4亿元,增长7.2%。 市场交易体系趋于完善,零售商业和批发市场继续发展。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22个,我市作为西北地区商贸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