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克服种种困难,狠抓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稳定,实现了发展和改革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仍显脆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1999年,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00亿元,下降1%;第二产业增加值287.97亿元,增长15.45%;第三产业增加值284.20亿元,增长12.01%。 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老口径)6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地方财政支出40.62亿元,增长10%。 市场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2%,多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1%,衣着价格下降5.8%,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5%,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5.4%,服务项目价格上升0.4%。全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6%。 开发区建设快速发展。1999年我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列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和基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9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4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6%,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9.05亿元,比上年增长64.5%。 产业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1999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为7.3:46.6:46.1,继续向着提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方向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及三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分别占50%、10.3%、39.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占20.4%,集体经济占17.1%,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迅速提高,占62.5%。截止年底,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个体和私营工商户达20.11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8396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37.9%。 截止1999年底,全市有7家股份制企业在深、沪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全市审核批准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16家,累计注册登记股份制企业11237户。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发展,全市有4546家企业及部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59.75万名在职职工、25.6万名离退休职工参加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幅度提高。 全市年末总人口674.50万人,比上年增长0.94%,其中非农业人口276.14万人,增长1.6%;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年出生人口6.19万人,出生率为10.3‰,比上年下降0.7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88万人,死亡率为5.6‰,与上年持平,全年净增人口6.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7‰,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提高。1999年全市在岗职工人数113.56万人,比上年降低1.98%,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5.77万人,比上年增长20.44%。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8.52亿元,增长9.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764元,增长12.2%。年内再就业工程实施力度加大,有关下岗安置的各项政策得到认真落实。全年共举办下岗职工培训班705期,组织培训48340人。全年累计分流安置下岗职工5.23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二、农业 粮食产量基本稳定,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199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04.40万吨,比上年下降3.9%。油料总产量1.30万吨,下降22.0%;蔬菜产量153.24万吨,增长2.9%;水果产量35.52万吨,增长6.3%;棉花总产量1493吨,增长6.3%。全市造林面积12.1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3.5%,四旁植树767.31万株,下降24.5%。 畜牧业有所发展。大牲畜、猪、羊、家禽年末存栏均有增加,肉、奶、蛋产量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256公顷,比上年下降0.4%,水产品产量11061吨,比上年增长5.5%。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4.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有效灌溉面积225.86千公顷,减少0.2%。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19.22万吨,增长5.7%。农村用电量12.58亿千瓦小时,减少3%。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和调整中继续保持增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2.30亿元,增长8.7%。全市工业总产值906亿元,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1亿元,增长10%。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得到恢复性提高。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9.3%,其中利润总额4.75亿元。年末亏损企业个数270个,亏损企业亏损额15亿元,减亏4.7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1.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0.3%,产品销售率95.4%。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1999年,市委、市政府继续采取了增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全年施工项目977个,竣工项目348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投资效益有一定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44.1%,新增固定资产11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7.4%,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发展迅速。商品房屋竣工面积377.79万平方米,增长141.9%。全年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296.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3.6%。商品房销售额35.19亿元,增长98.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在改革中进一步向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服务手段和质量提高。综合通信能力扩大,业务量持续增加。 铁路、公路、民航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24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函件7256.6万件,下降2.0%;电报11093万份,下降14.8%;长途电话21073.54万张,增长29.9%。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5.10万门,增长22.8%。年末市话87.46万部,其中新安装13.4万部。市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5.72部,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45.01万户,无线寻呼发展到58.94万户,IP网拨号注册用户41790户,IP网专线注册用户127户,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