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出口增长,进口下降。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6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出口总额33515万美元,增长23.7%;进口额9101万美元,下降23.6%;实现贸易顺差24414万美元,比上年增加9222万美元。引进外资取得进展。全年直接引进外资项目3项,实际到位资金830.51万美元。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9.6万人,比上增长2.6%,其中:海外游客5.51万人,增长15.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和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全年拥有民用车辆20.39万辆,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民用汽车3.68万辆,增长12.7%。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790万吨,比上年增长17.5%;完成客运量954万人,比上年增长25.0%。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3425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9%,旅客周转量8681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124060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316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20891万元。年末用户交换机总容量29.8万门;拥有固定电话15.89万户,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城市固定电话8.0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61万户,比上年增长18.3%;互联网户达到2.41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全州财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落实,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积极组织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做到应收尽收,全年财政总收入91256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621万元,增长3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9280万元,增长15.5%;营业税15921万元,增长37.8%;企业所得税713万元,增长25.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1121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农业生产支出13598万元,增长16.7%;教育支出36736万元,增长27.4%;卫生事业支出14341万元,增长20.6%。 金融信贷运行良好。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企业存款23.01亿元,增长16.7%;居民储蓄存款85.27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短期贷款27.1亿元,增长23.7%;中长期贷款46.2亿元,增长21.2%。年末货币投放12.3亿元,比上年增长44.6%。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4318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8534万元,增长23.6%;人寿保险费收入15784万元,增长16.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取得成效。全年幼儿园招生18678人,在校生23544人;小学招生18192人,在校生110287人,小学升学率96.9%;学龄儿童入学率96.6%;普通中学招生19776人,在校生60340人;德宏师专招生数1392人,在校生3241人。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486人。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成就硕果累累。2006年全州实施省州级科技项目52项,实际完成42项,投入资金467万元。获省州科技奖3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3项,目前有的项目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艺术研究所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7个,50个乡镇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年末,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9%;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5座,有线电视用户7.11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3.0%;全年出版各类报纸225.6万份,各类书籍73种,共29.85万册。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有卫生机构91个;病床3458张,其中:医院2482张,卫生院852张。医疗卫生队伍壮大,年末有卫生技术人员3184人,其中:执业医师1154人,助理医师258人,注册护士1118人,药剂员161人。全年诊疗158.97万人次,其中:急诊8.63万人次,门诊147.82万人次,入院7.11万人次,出院7.08万人次。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成绩喜人。全年举办各类形式的体育运动活动27次,参加省级以上运动会2次,获得金牌17枚,银牌20枚,铜牌9枚;全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员50.1万人,占总人员的43.0%。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年加大对污染较大的重点工业企业及大江大河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当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7个,完成投资2034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63.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1.3%。 十二、人口 人口适度增长。2006年,全州总人口1165002人,其中:农村人口821784人,城镇人口343218人;出生人口16570人,出生率14.31‰;死亡人口7341人,死亡率6.34‰;全年净增人口1420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7‰。总人口中:傣族352223人,景颇族134481人,傈僳族29305人,阿昌族29419人,德昂族13756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消费质量继续改善。年末,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3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87元,比上年增长12.1%,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900元,比上年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6元,比上年增长7.3%,生活条件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31.1平方米,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0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轿车4.3辆,摩托车95.7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35.3辆。城乡居民人均存款7364元,比上年增长9.1%。 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州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6698人,医疗保险90243人,失业保险45585人;有1.42万户,3.40万人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比上年增长6.6%。 注:本公报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其他指标均为年快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