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宏州统计局 2007年3月12日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州委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战胜经济发展中各种困难因素的影响,全州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70.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18.70亿元,增长25.8%;第三产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33.1∶21.6∶45.3,调整为31.3∶26.6∶42.1。 物价总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其中:食品类上涨1.4%,主要是由于食糖价格上涨27.4%、鲜菜价格上涨8.3%;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3.5%;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3.8%,其中:生产资料上涨7.1%。 劳动就业再就业取得新的成就:全年社会从业人员63.95万人,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5.66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48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8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6%,比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2060人。 二、农 业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9%;粮食播种面积138.57万亩,比上年下降1.0%;油料面积15.79万亩,下降15.0%;甘蔗种植面积88.99万亩,增长35.8%;茶叶种植面积19.35万亩,增长18.5%,蔬菜种植面积14.23万亩,增长7.6%。 全年粮食总产量40.97万吨,比上年增长1.7%,油料产量13019吨,下降12.9%;甘蔗产量408.1万吨,增长25.0%,茶叶产量8868吨,增长27.1%,蔬菜产量10.53万吨,增长14.7%;水果产量达到11.78万吨,增长37.3%;以柠檬、麻竹、咖啡、澳洲坚果、滇皂荚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面积达到36.81万亩,初具规模。 畜牧业发展较快,渔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出栏肉猪429351头,比上年增长8.3%;肉牛35180头,增长12.7%。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9953吨,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为44903吨,增长9.6%。蛋、奶产量分别为1970吨和1585吨,增长18.5%、30.5%。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年末,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8847万瓦特,比上年增长6.8%;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95万瓦特。拥有农用小型拖拉机35681台,农用运输车1173辆,机动脱粒机1855台,联合收割机685台,碾米机6961台,磨面机2047台,其中:农用小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碾米机、磨面机分别比上年增长7.0%、22.5%、2.6%、10.6%。全年机耕耙面积136.1万亩,其中:机耙面积68.5万亩。机收面积33.5万亩。全年有效灌溉面积89.04万亩,其中: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2.21万亩;新增2.87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6.48万人,新增2.97万人;治理水土流失170.4万亩,新增5.25万亩。全年农村用电3637万千瓦小时,增长8.1%。 生态建设步伐加快,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7.6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62万亩,森林覆盖率62.79%。年末全州城市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6155亩,建立自然保护区3个,保护区面积达到46.93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等级旅游景点6个,即:4A级旅游景区3个,2A级景区2个,1A级景区1个。园、景区面积827.8万平方米。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紧紧围绕“工业富州”的发展战略,加快优势资源整合,巩固壮大以制糖、电力、水泥、电冶、电解铝、硅为主的骨干工业,挖掘培育新的增长亮点,与此同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能耗,全州工业生产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955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9%,实现增加值148854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18523万元,比上年增长8.1%;集体企业产值13589万元,比上年下降10.8%;股份合作企业产值30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股份制企业产值280631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外商和港澳台商企业产值5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它经济产值48608万元,比上年增长4.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91.9%,比上年提高7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亏损19户,亏损面32.2%,比上年的44.6%缩小1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140万元,比上年10263万元,增加25877万元,增长2.5倍;实现利税59305万元,比上年25141万元,增加34164万元,增长1.4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壮大,重点建设成绩显著。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城镇投资346874万元,增长15.1%;农村投资17534万元,下降2.8%;房地产投资45822万元,增长67.3%。在投资总额中:上亿元项目33个,比上年增加9个。完成投资总额207838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7%,其中:电力投资拉动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8个百分点。 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入运行。能源建材方面:大盈江三级电站、木笼河三级电站实现当年投入运行,装机总容量为24万千瓦,年产45万吨奥环水泥建成投入生产;市镇方面:以芒市宾馆、芒市会堂、中缅友谊馆、华丰商城为主的城区建设及道路改造相继完工投入使用,极大地强化了市政基础设施,全州市容市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五、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96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71579万元,增长14.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82386万元,增长7.6%。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196653万元,比上年增长7.8%;餐饮业零售额35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他行业零售额22175万元,比上年增长65.3%。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全年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33934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批发额302904万元,增长6.8%;零售额36439万元,增长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