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稳步发展。年末建筑企业从业人员4987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044万元,比上年增长9.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万平方米,增长20.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5万平方米,增长1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壮大,重点建设成绩显著。全州加大以电力、水利、建材为主的项目开发,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1255万元,比上年增长81.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47035万元,增长97.1%;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5978万元,增长38.1%;其他完成投资78242万元,增长63.8%。在投资总额中:上亿元项目24个,比上年增加9个。其中:电力完成投资129268万元,增长1.6倍;交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5736万元,增长11.1%;水利完成投资16972万元,增长76.4%。 一批重点工程相继投入运行。交通方面:平原--那帮二级公路、姐告复线大桥全线通车;能源方面:以木笼河二级电站、南旦河三级电站为主的七个电站投入运行;市镇方面:以芒市花园、三棵树民族风情步行街、三棵树超市、姐告商业街为主的城区建设和潞西、瑞丽垃圾、污水处理及德宏州强制戒毒所投入运行。大大增强了市镇基础设施,城区市容市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五、国内外贸易 城乡市场日新月异,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年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226714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50151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76563万元,增长7.8%。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182490万元,比上年增长9.2%;餐饮业零售额30811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他行业零售额13413万元,比上年增长6.9%。 商品流通规模扩大。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1977万元,增长24.8%。其中:批发额28836万元,增长19.2%;零售额33141万元,下降4.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90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出口总额27102万美元,增长32.4%;进口额11910万美元,增长39.3%;实现贸易顺差15192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278万美元。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2万人,比上增长16.1%,其中:海外游客4.8万人,增长9.1%;实现旅游总收入2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七、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1523万吨,比上年增长3.1%;完成客运量763万人,比上年增长16.8%。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4468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倍多,旅客周转量7401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4%。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年末用户交换机总容量23.2万门;拥有固定电话13.2万户,比上年增长9.7%,其中:城市固定电话7.9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2.6万户;互联网户达到1.96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加大财税征稽力度,积极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全年财政总收入73025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585万元,增长24.8%;上划中央两税24735万元,增长29.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8036万元,增长2.6倍;营业税11557万元,增长46.3%;企业所得税568万元,增长26.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8212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林水气支出17827万元,文教卫生事业支出49199万元。 金融信贷运行良好。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企业存款19.58亿元,下降7.5%;居民储蓄存款71.78亿元,增长12.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短期贷款22.66亿元,增长0.7%;中长期贷款37.31亿元,增长41.4%。年末货币投放7.16亿元,比上年增长93.6%。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20455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6906万元,增长9.6%;人寿保险费收入13549万元,增长4.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围绕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结构调整与布局,强化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取得显著的成效。全年幼儿园招生14978人,在校生19876人;小学招生17493人,在校生108791人,小学升学率93.01%;学龄儿童入学率99.46%;普通中学招生19881人,在校生64682人;教育学院招生数1127人,在校生3676人。全年扫除轻壮年文盲250人。 全面实施科教兴州战略,科技投入增加,科技成果硕果累累。2005年全州实施省州级科技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8个,州级46个,投入资金336万元;获省州科技奖33项,其中:省级2项,州级31项。这些奖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7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极大地繁荣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艺术研究所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7个,50乡镇实现了乡乡文化站。 广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明显提高,全州村村通广播和村村通电视 ” 兴边富民“工程稳步推进。年末,有广播电台一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0.47%;电视台一座,有线电视用户6.6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2.25%;全年出版各类报纸221.5万份,各类书籍61种,0.67万册。 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与疫病控制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全州重点加强爱滋病、霍乱、结核等传染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有效地遏制各类重大疫病危害蔓延,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年末有卫生机构97个;病床3363张,其中:医院2368张,卫生院857张。医疗卫生队伍壮大,年末有卫生技术人员2985人,其中:执业医师1123人,助理医师231人,注册护士1099人,药剂员151人。全年诊疗154.38万人次,其中:急诊11万人次,门诊14.86万人次,入院6.7万人次,出院6.6万人次。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所取各项成绩喜人。全年举办各类形式的体育运动活动26次,参加省级以上运动会1次,获得金牌12枚,银牌14枚,铜牌11枚;有306所学校,115742人参加体育锻炼,达标率97.3%;年末向省输送优秀运动员3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年加大对污染较大的重点工业企业及大江大河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当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完成投资270万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6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年末,全州环保系统人员105人,各级监测站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