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红河州统计局

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77.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其中:海外游客2.37万人次,增长6.8%,国内游客375.41万人次,增长14.1%。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13.32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07亿元,增长31.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738.38万美元,增长32.5%。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4年,全州经济在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全州完成财政总收入7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6亿元,增长21.8%。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7.17亿元,增长16.5%。

金融运行状况平稳。2004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89.73亿元,比年初增长10.8%,其中:企业存款72.79亿元,比年初增长3.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6.64亿元,比年初增长14.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193.68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全年全州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31.67亿元,现金支出770.32亿元,全州货币净投放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2004年全州保险公司各类保险保费收入为5.39亿元,比上年下降12.6%;支付各类赔款1.5亿元,比上年下降5.7%。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改革稳步推进。2004年,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33所,其中:普通中学209所,普通小学2001所,幼儿园172所。全州初中在校学生19.76万人,入学率达97.39%,巩固率达98.12%;小学在校学生41.38万人,入学率达97.98%,巩固率达99.97%。至2004年末,全州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达426.61万平方米,危房率为8.37%。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2004年全州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3项,州级科技计划项目60项,申请专利83项,新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4个,荣获省级科技奖1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通过验收的州级科技进步奖84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末,全州共有文化(群艺)馆(站)156个,公共图书馆(站)15个、共藏书122.6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机2765部,卫星地面接收站373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4.4%,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3.7%。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2004年末,全州共有卫生机构240个,实有床位1048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091张。卫生技术人员8689人,其中医生3949人,护师、护士3090人。全州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卫生技术人员376人。农村医疗条件继续改善,全州共有农村乡(镇)卫生院140个,实有床位2326张,卫生技术人员1846人。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全州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全州总人口的25%,有15个社区被评为“云南省体育特色先进社区”;选派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共获金牌84枚、银牌43枚、铜牌42枚;成立红河奔牛篮球俱乐部,组建红河奔牛男子篮球队,首次参加CBL联赛即以全胜战绩夺冠并冲入CBA(甲A联赛),创造中国篮坛史奇迹。

十、人口、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

据州公安局年报统计,2004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404.2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7%,出生人口4.7万人,死亡人口2.31万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2004年末全州共有县级以上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91人;州内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4个;全年环境治理总投资为7430万元,比上年增长8%。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4年全州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8.7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2819元,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1807元,增长10.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4年,全州有16.07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全年收缴养老保险金额2.54亿元,支付养老保险金额3.12亿元;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有5.1万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职工为551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为16.0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为29.69万人,收缴保险金额2.67亿元,支付2.12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04年末,全州拥有各种收养性福利机构84个;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共有9.67万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共支出城镇低保资金6425.5万元;全年救济农村居民14.38万人。

注:产值指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