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保山市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34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城镇238793万元,增长13.3%;农村121551万元,增长11.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260万元,增长3.4%;集体经济6584万元,下降13.6%;个体私营经济228722万元,增长17.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9185万元,增长12.6%;餐饮业51686万元,增长11.6%;其他行业19472万元,增长17.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8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出口6001万美元,增长34.2%;进口3822万美元,增长39.7%。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3168万美元,增长18.3%;边境贸易6655万美元,增长47:5%。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年末全市正常运转的”三资“企业共有29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15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3%;国内旅游收入11.8亿元,比上年增长8.9%。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2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1.3亿元,比年初增长14.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5.6亿元,增长9.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1亿元,增长14.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3.7亿元,比年初增长10.3%。其中:短期贷款54.3亿元,增长12.2%;中长期贷款48.8亿元,增长7.0%。全年金融机构实现现金收入352.0亿元,现金支出349.1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回笼现金2.9亿元。保险机构保费收入较快增长。全年保费收入20437.9万元,比上年增长8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687.6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374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585.9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3898.6万元;寿险给付1687.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高等院校招生2157人,在校学生8956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招生1193人,在校学生3267人。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职业高中招生2241人,比上年增长55.9%,在校生5102人;普通高中招生11985人,比上年增长12.8%,在校生30230人,高考录取率55.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普通初中招生36468人,在校生112799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9.8%。小学招生40252人,在校生24290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4.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1%。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11项,安排经费273万元;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共列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安排科技三项费用50万元。其中:新开展科技计划项目20项,上年延续项目1O项;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研机构5个,从业人员205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488人。其中:获得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1083人,中级10541人,初级21408人。有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210人,组织实施省级科普项目3项,安排经费12.5万元;有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389个,会员达8261人;有市级学会21个,会员6442人;有县级学会62个。全年农函大办学67个乡镇,开办了54个专业142个教学班,招收学员5560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48.7万册,文物保护机构6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2%,有线电视入户率16%。报刊、杂志以及图书出版的发行量不断增加。年末有综合档案馆6个。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有新的改善。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49个。其中:医院数(含卫生院)114个;医院床位数4900张;卫生技术人员4500人,每干人有卫生技术人员1.9个、有医生0.9个。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病和蔓延。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举办各种运动会46次,参加人数10万人次,获省级以上奖牌52枚。其中:金牌16枚,银牌25枚,铜牌11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资金达12329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35.0%,比上年增加2.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总人口为2424870人,比上年末增加13566人,增长0.56%。全年出生人口28995人,人口出生率12.0‰死亡人口14663人,死亡率6.0‰;人口自然增长率6.0‰。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0元,比上年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1879元,比上年增长9.1%。全年解决了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有43464名城镇职工和16910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6.7%:有61057名职工和20964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17.9%。

职工工资增加,再就业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3933万元,比上年增长7.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899元,增长6.7%。年内通过职业介绍实现就业的人员有8191人,比上年下降11.5%。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建成区面积44.3平方公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3.5平方米,城市绿化面积3.5平方公里,城镇人均绿化面积10.9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4.7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562张,国家办收养性床位130张,全年民政事业支出10121万元;享受救济人数为32.3万人次。其中:有29574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注:1、公报中的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对比数为上年年报数;

2、生产总值(GDP)绝对数为现价,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5年        比上年±%

粮食        万吨        92.9        5.7

其中:大春粮食        万吨        73.5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