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项目的全面实施,努力克服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108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4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38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865元。 各项改革继续深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企业为目标的企业改革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30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改制取得进展,组建了赤天化、振华电子等18户重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实施了贵州汞矿等13户企业的关闭破产。关停“五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湄潭、贵定、铜仁3县(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均实现100%。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全省国民经济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起步稳健,国内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十五”计划开局良好。但同时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偏低,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 二、农业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等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加强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 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粮食、油菜籽、烤烟等种植面积分别为312.11万公顷、44.55万公顷、18.24万公顷,比上年分别下降1.0%、3.4%、5.7%。蔬菜、瓜类、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三项合计为40.5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8%。由于局部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全省部分农产品产量不同程度降低。 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31.70万吨,比上年增长6.1%。 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在网箱养鱼、池塘养鱼的基础上,稻田养鱼有很大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种鱼养殖开始起步。全年水产品产量为6.7万吨,比上年增长8.4%。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07万公顷,育苗0.13万公顷,幼林抚育30.67万公顷。完成封山育林20.47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2.01万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有增有减。油桐籽产量10.37万吨,比上年降低11.1%,油茶籽1万吨,比上年增长2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47.9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7%。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5.98万公顷,增长1%。农村沼气工程和改水改厕取得新成效。 三、工业和建筑业 在继续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生产平稳增长,效益逐步提高。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235.9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0.4亿元,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5.5亿元,分别增长11.4%、6.5%。大中型企业仍是全省工业的重要骨干力量,完成增加值14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5%。 在列入统计范围的1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0.5%的产品产量增长,轻工业中食品、医药制造以及重工业的建材、冶金、有色、化工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企业整体效益显著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5.4亿元,增长43.5%,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巩固。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省建筑业增加值为8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省施工单位工程个数达8535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50.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4.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工程竣工率为38.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实现利税总额和人均利税分别为5.28亿元和239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9%和4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13.42亿元,增长24%,集体经济投资25.25亿元,增长12.1%,城乡私人投资66.64亿元,增长3.8%。 基础建设投资高速增长。全年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投资为130.68亿元,比上年增长59.7%。全年用于电力建设的投资为8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和建成,建成贵新、贵毕、凯麻高等级公路,完成5000公里公路改造;株六复线贵州段建成通车,内昆铁路贵州段、水柏铁路提前铺通;铜仁大兴机场通航。清镇至黄果树、三穗至凯里高速公路、渝怀铁路贵州段、兴义和黎平机场等项目开工。黔北火电厂、纳雍火电厂、习水火电厂、引子渡电站、安顺电厂二期、洪家渡电站、乌江渡电站扩建工程等一批“西电东送”重点能源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全省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每年22万吨,新建公路563.1公里,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4.07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664.49万千伏安,长途电缆线路长度1422公里。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220.04亿元,增长11.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157.97亿元,增长8%。分行业看,餐饮业增势较快,比上年增长24%;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9.1%;其它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分商品品种看,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化妆品、金银珠宝、儿童玩具等销售形势较好。 物价稳中有升。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1.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在国际市场趋紧的不利条件下,全省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其中出口完成4.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8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1%,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9个,比上年增长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