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充分利用全国军转民科技兴市、优化资本结构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以及全省加速实现“两个转变”试点市的有利机遇,加大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国民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26.6:42.5:30.9调整为25.3:43.5:31.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上升。 一、第一产业 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5.5%。 种植业由于遭受严重伏旱和病虫害袭击,秋收作物减产。但通过各方面努力,全年粮食产量仍取得较好收成,总产量接近历史最好水平,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产量有所下降。 全年造林面积19801公顷,改造低产林5555公顷,四旁植树1953万株,封山育林面积13763公顷。全年无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26%,防治率达到90.2%。收获主要林产品油桐籽2232吨,棕片2129吨,核桃2138吨。 年末全市有水利工程7.2万处,增加300多处,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16.8亿立方米,年实际供水10.8亿立方米。全市有效灌溉面积252.1万亩,新增6.6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6.7万千瓦,增长5.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8.5万吨,农村用电量4.4亿万千瓦小时。 二、第二产业 1997年,第二产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全年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21.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5%。 工业1997年,保持了高速发展,大集团优势凸现,全年实现增加值101.4亿元,增长21.7%。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增长41.8%占乡及乡以上工业的79.4%。电子工业总产值增长53.6%,对全市工业贡献率接近50%。 据对全市乡及乡以上526户工业企业调查,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46.2亿元,利税总额33.5亿元,分别增长29.9%、18.5%。资金利税率11.16%,成本费用利润率10.83%,分别降低1.54和0.5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达到55.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8.7亿元,增长1倍。 建筑业1997年建筑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19.0%。年末国有建筑业施工工程446个,实际招投标工程369个,招投标面达82.7%;劳动生产率48694元,增长2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8.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8万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 1997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8亿元,增长12.7% 运输邮电业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2.2亿吨公里,水路货运周转量217万吨公里,分别增长6.4%、29.2%;公路客运周转量24.8亿人公里,增长4.7%,水路客运周转量78万人公里,下降39.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亿元,增长3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6%,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1.2%,农村电话业务总量增长53.8%。年末全市电话机用户达13.6万户,增长25.9%。年末城市市内电话用户9.9万户,农村用户2.4万户,分别增长36.7%、49.2%。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7万户,增长1.4倍。 国际贸易全年实现消费品总额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6.3亿元,降低0.8%;非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64.7亿元,增长15.3%。批复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低幅增长,全年零售额43.4亿元,增长3.6%,餐饮业和其他行业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41.8%。 对外经济和旅游全年进出口总额13028万美元,增长91.2%。其中出口总额6694万美元,增长86%,出口规模创历史最高记录,出口国别和地区达到27个。全年新批“三资”企业22家,引进资金8796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947万美元。增长2倍。 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7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56.2%。国际旅游又有新的发展,年内新增涉外旅馆6个,达到17个;新增了星级饭店2家,达到9家;全年接待来绵访问和旅游的外国朋友及华侨、港澳同胞3954人次,比上年增长34.0%,旅游收入增长1.1倍。 金融和保险业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59.6亿元,比年初增长21.7%;各项贷款余额216.9亿元,比年初增长16.6%。 保险事业有较快发展。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3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保费收入2.5亿元,增长43.7%,各类财产、人身保险赔款分别为6999万元、4617万元。1997年人身保险费收入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 科学技术和教育全年共争取各类科技贷款1.5亿元,增长17.9%,其中列入国家、省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1项,获拨款227万元,增长60%。全年实施重点科技工程135项,实施星火计划11项。全年取得科技成果52项,其中获科技成果奖38项,技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2亿元。专利工作继续发展,申请国家专利104项,其中获国家批准专利62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年末,全市小学3269所,在校小学生49.6万人,增长6.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96.5%提高到97.9%。普通中学332所,在校学生18.7万人,增长5.6%。年末幼儿园688所,在园儿童12.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6所,中等职业学校37所,各有在校学生2.1万人和1.1万人。全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3650人,全科毕业11302人;成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7022人,全科毕业3060人;全年有4万多人参加自学考试,年内毕业1005人,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文化、卫生和体育1997年底,全市有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70.2万册。全年有乡镇文化站215个。全市有线广播站248个,广播覆盖面82.6%,全市电视覆盖面8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底全市有卫生机构683个,卫生技术人员15116人,床位14051张。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6959人,比上年增长2.6%。 体育事业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年内举办各类运动会298次,参加人数达25.6万人。在省以上比赛中获得金牌25枚,银牌50枚。学校体育达标实施面97.9%,达标率9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36.4亿元,增长41.4%;集体经济投资4.2亿元,降低15.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2.7亿元,增长19.7%;更新改造投资13.9亿元,增长45.5%;房地产投资7.1亿元,增长61.6%。在各行业完成投资额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增长5.9倍,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4.1%提高到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