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7 四川省统计局

199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两个转变”,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全省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

一、综合

过去的一年,全省经济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从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基本省情出发,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坚持“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继续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针,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工业增效减亏;根据“大开放促大发展”战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全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宏观经济环境得到改善,国民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各种经济成份蓬勃发展,农业喜获丰收,粮食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回升,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不断增加,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市场物价稳定,涨幅进一步回落,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多年未见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发展局面。初步统计,1997年丛省国内生产总值33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9.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385.4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015.4亿元,增长9.4%。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涨幅继续回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9%,比上年涨幅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2.9%,分别回落3.6和5.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1%,涨幅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5.1%,农村上涨5.0%,分别回落4.7和4.1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服务价格上涨15.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5.0%。其中,粮食类价格下降7.1%,经济作物类价格下降1.5%,畜禽产品类价格上涨15.9%。

按照“思想大解放,结构大调整、资产大重组、机制大转换”的新思路,狠抓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1997年三次产业的比便由上年的28.8:41.2:30.0调整为27.7:41.7:30.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工农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55.0:45.0调整为56.1:43.9。

投资、消费比重基本稳定。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8.3%和36.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2个百分点。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全社会人均劳动生产率707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3183元,增长4.3%;第二产业14536元,增长7.8%;第三产业11876元,增长8.0%。

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省委、省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促进了民族地区和老边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1997年全省63个贫困县建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032元,人均粮食占有量408公斤,有10个县已率先摘掉贫困县帽子。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5.3%。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财税、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等体制改革方案,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稳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土地使用权和小型水利设施经营权进一步开放活,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积极探索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选择了68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集中抓了37户扩张型企业的扩张和20户特困企业的解困工作,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成都、绵阳、内江、自贡、乐山五城市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试点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加快“两个根本转变”的试点,在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机制转换等方面有所突破。随着各级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建设,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改革,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正在逐步建立。

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增大,不少企业受市场约束的影响增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职工增多,亏损严重等问题仍较突出。

二、农业

各级党政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狠抓科教兴农、治水改土、抗灾救灾和造林绿化,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了“粮增产、钱增收”的目标。

粮食再获丰收。由于农业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良种面积扩大,且全年气候条件总体较好,部分地区虽爱伏旱影响较大,但补种、改种等措施得力,减少了灾害损失,粮食生产在上年丰收物基础上又获丰收,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粮食总产量3554.4万吨,比上年增产71.3万吨、烤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继续增产;受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影响,棉花、黄红麻、甘庶等农产品种值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重点工程造林与西部绿化造林攻坚全面推进,兴林建园与产业化步伐加快,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护林防火、病虫害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较好兼顾。全年造林面积398.3万亩,长防林重点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150万亩,迹地更新33.1万亩,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5‰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88.5%。各地营造名特优经济林104万亩,速丰林75.7万亩,新建银杏基地5万亩,林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畜产品产量继续增加。全年猪牛羊肉产量453.7万吨,比上年增长4.5%;牛奶产量25.0万吨,增长4.2%;年末大牲畜存栏1073.4万头,生猪存栏5279.8万头,羊存栏1178.0万只。

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水产品产量继续增加。1997年水产品产量37.2万吨,比上年增长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