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78亿元(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6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37亿元,增长19.23%,邮政业务总量4117万元,增长7.77%。邮电通信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03年底,本地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41.28万门;市内电话28.53万户,增长17.79%,固定电话用户21.24万户,增长11.26%,乡村电话5.82万户,增长23.0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4.38万户,其中本年新增8.9万户,增长34.95%;互联网用户达到1.17万户;全市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42部,比上年提高8部。 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大幅度下降。旅游业是受“非典”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外游客13193人次,比上年下降68.59%,旅游外汇收入28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4.57%;国内游客368.5万人次,下降3.13%,实现旅游总收入16.39亿元,比上年下降9.9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3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5%。其中,市级财政收入10.0亿元,增长22.69%。地方财政收入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3%,其中工商税收4.36亿元,增长15.9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21亿元,比上年下降O.88%。 金融机构存贷款持续增长。截止2003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4.79亿元,比年初增加12.5亿元,增长9.45%。其中,新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71亿元,增长10.15%。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27亿元,比年初增加27.8亿元,增长26.66%。其中,新增短期贷款13.19亿元,增长19.26%;新增中长期贷款11.75亿元,增长34.95%;新增工业贷款5.27亿元,增长31.44%。 保险业持续发展。2003年,全年保费收入2.1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7亿元,增长9.84%;人身险保费收入1.44亿元,增长44.81%。全年各保险分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425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3079万元,人身险给付1177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北海职业学院、北海宏源足球职业学院、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正式成立,秋季学期招收了第一批新生并如期开学上课;合浦卫校被确立为省级重点中专,北海市一职高获“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北海中学、合浦廉州中学、北海七中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性高中验收。高考在巩固2002年本科上线率全区第一的基础上再创佳绩,取得了本科上线率、专科上线率和总上线率均居全区第一的好成绩;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采取实行收费公示制、两证一卡一票制等手段,有效遏制了我是中小学乱收费现象。2003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87所,小学432所。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含成人教育)569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0.92万人,增长2.65%,小学在校学生18.22万人,比上年下降1.37%。小学招生2.72万人,小学毕业生3.04万人,小学升学率98.3%,初中招生2.99万人,初中毕业生2.62万人,初中升学率45.45%,高中招生1.01万人,高中毕业O.5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42%。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产品30种。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全年引进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39项,给织申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目3项,承担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7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3项。申请专利30件,专利授权18件,实施专利17项,分别比上年增长130.77%、200%和112.5%。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签定技术合同68项,合同总金额1.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3%和15.5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化舞台。全年制作文艺作品、美术作品共250多件,其中在省区级发表的63件,在国家级发表的21件。水彩画《船家》入选“全国小幅水彩画作品集”;油画《有序的风情》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白云童年》入选第五届中国少儿卡拉OK大赛《快乐阳光集》。大型历史舞剧《珠还合浦》题材通过论证,已进入立项阶段。市歌舞团和粤剧团共演出251场,其中文化下乡108场。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办得有声有色,先后组织100多个单位举办50场大型文艺晚会,组织业余剧团举办150场文艺晚会,观众达20万人次,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广电事业有序发展。年末拥有电视台2座,广播台2座,电视覆盖率99%,广播覆盖率97.9%。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广泛开展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卓有成效,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继续深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初步形成,成功保持了“非典”零记录。中心血站大楼、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和一批医疗设备相继投入使用,提升了医院的品位,提高了诊疗水平。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73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8所。拥有专业卫生人员6316人,其中执业及执业助理医生2146人、护理人员1716入,卫生事业床位3103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大,体委综合训练楼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扶持建立了海浪、银沙湾、百川等足球训练基地。先后举办了“北海之光”杯全国足球邀请赛、“强远杯”冬训队足球邀请赛、“迎春杯”全市羽毛球赛、“蔚蓝海岸杯”全市羽毛球锦标赛、“会员杯”全市门球赛、“贺岁杯”足球、篮球赛、北海市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全市中小学校足球、篮球联赛、第一届全市妇女运动会,牵头组队参加全区首届领导干部运动会,恢复举办了停赛16年的北海龙舟邀请赛。在2003年全区各类锦标赛中,我市共获金牌37枚、银牌、24枚、铜牌17枚。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面貌不断改善。银滩中区改造一期工程、城市电网改造、旺盛路改造和外沙桥拓宽、重庆路、贵州南路、湖南路、火车站站前东路、机场路改造等一批工程相继完工。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综合供水生产能力10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59.48公里、人工煤气供气管道长度27公里、购置公共交通车辆5辆、新建扩建道路长度23.4公里51.34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0.1公里、园林绿地面积30公顷。年末我市综合供水生产能力达51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682.48公里、供水总量8890万立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90.6公里、道路长度397.5公里面积733万平方米、路灯17051盏、污水排放总量706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总量1373万立方米、道路清扫保洁面积518.5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24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5.9万吨、公厕196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