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业: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3亿元,增长3.82%,寿险保费收入2.97亿元,增长15.5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52亿元,增长28.39%。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4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12亿元,寿险赔付0.1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0.16亿元。 科学技术: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与经济结合力度加大。1999年,全市科技立项重点支持工农业发展,遴选出了106项科技含量高、效益效果好的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1.85亿元。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446万元,比上年增长19.6%,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全年被国家列为火炬计划的项目有4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被自治区科技立项的项目有20项。全年共有24个项目通过技术鉴定,有4个项目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有23个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年共鉴定各类技术合同172项,成交金额12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72%和51.04%。 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充满活力,“两基”达标得到巩固和提高,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年末,全市高等院校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6个,比上年增加2个,在校研究生926人,增长28.08%;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学生43339人,增长17.41%;成人高校9所,在校学生25894人,增长3.35%;各类中等专业学校48所,在校学生68744人,增长3.85%;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6349人,下降5.1%;技工学校在校学生1.6万人,下降23.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9.44万人,增长5.63%,小学在校生31.28万人,下降6.43%。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生毕业升学率达99.2%,初中毕业升学率达63.5%(市区升学率达95%),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6%。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助下,乡、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企业和职工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成人中、高等教育、农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 文化事业: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健康发展。我市首次成功的举办了’99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推动了经贸、旅游的发展。我市文艺工作者文艺创作以精品为目标,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其中歌曲《乡村社戏》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广西“五个一”工程奖;中篇电视剧《走过秋冬春夏》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广西“五个一”工程奖;儿童文学《作家与女孩》获全国陈伯吹儿童奖;话剧小品《呼唤》获全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一等奖。199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站)59个。知识工程成效显著,我市荣获实施广西知识工程先进地市称号,市少儿图书馆荣获全国一级馆称号。年末,拥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个,总藏书量2270千册(件),全市52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图书馆。在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同时,继续加强文化市场整顿,进一步净化了首府文化市场。 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站336个,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均达100%和95%,有线电视入网户达18.14万户,全年广播电台播送新闻4.79万多篇,电视台播送新闻6272多篇。全年出版报纸32633万份,各类杂志4270万册,图书20127万册。 卫生事业:1999年围绕创建全国卫生城,我市重点抓了健康教育、公共医疗、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各种卫生医疗机构738个,其中医院101个,比上年增加6个,共有医疗卫生病床11973张,比上年增加19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177人,增加261人,其中医生8350人,增加81人。市二医院、红会医院分别获“全国百佳医院”和“全区十佳医院”称号,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1.16%。 医学科研、卫生防疫成效显著。医疗卫生科技工作获区、市科委立项32项,科技投入430万元,全年完成研究项目1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自治区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2项,三等奖2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公民无偿献血意识增强,全年无偿献血30871人次,献血量598.17万毫升,临床使用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体育事业:体育事业再创佳绩。1999年我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1枚;在全国性比赛中夺得金牌19枚、银牌14枚、铜牌10枚;在全区性比赛中夺得金牌151枚、银牌115枚、铜牌184枚。成功地承办了首届亚洲城市举重锦标赛。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全年共获3个世界锦标赛冠军,创我市历史最好成绩。群众性体育活动跃上新台阶,全年共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5144次,端午节龙舟赛、市职工拔河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四、固定资产投资 1999年,我市固定资产保持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74.0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44.41亿元,增长9.17%;更新改造投资额11.79亿元,增长4.77%;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3.37亿元,下降7.6%。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增加。当年投资额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额1.6亿元,增长48.49%,占比重由上年的1.56%上升为2.16%;用于第二产业投资额15.8亿元,增长1.08%,占比重由上年的22.15%下降为21.32%。其中工业投资为14.47亿元,增长3.51%;用于第三产业投资额56.7亿元,增长8.45%,占比重由上年的75.79%上升到76.52%。其中城市建设投资7.81亿元,增长4.79%,交通运输投资4.21亿元,增长30.68%。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市23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额11.48亿元,一批重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如南宁凤凰纸业公司10万吨纸浆项目已试产成功,琅东污水处理厂开始试运行,南铝二期年产3000吨铝锭项目竣工投产,民族大道三岸段和凤岭段峻工通车,年产3.4万吨甘蔗渣浆工程项目、陈村水厂二期日产10万吨水工程项目、城网、农网改造工程项目正式开工,邮政二枢纽工程建设加快。 五、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1999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至年末,我市实有道路700公里,道路面积688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7.16平方米。全年维修道路面积18.07万平方米,人行道维修5.8万平方米,疏通下水道128.34万米,维修井座2.77万井次,沙井清淤7.8万次,完成路灯维修1.93万盏次,新装路灯1388盏,立杆655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