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7 南宁市统计局

2002年,我市各族人民在南宁市委、市级政府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工作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扬优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对外开放。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形势好于上年,好于预测,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是1998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9亿元,增长10.8%;第二产业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亿元,增长11.3%。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30:28.62:57.08。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021元,比上年增长10.28%。

市场物价略有下降。在供大于求的总体市场格局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呈下降的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6%。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四升四降”,其中居住类消费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消费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消费价格上涨1.2%,烟酒及用品类消费价格涨幅较大,达3.1%。食品类消费价格下降0.7%,衣着类消费价格下降5.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价格下降4.2%,交通和通讯类消费价格下降3.3%。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9.28万人,比上年下降2.51%,其中在岗职工38.11万人,下降2.31%。全年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使3664人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全市登记失业率为3.2%。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4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18亿元,增长26.18%。财政支出34.29亿元,增长33.4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工业基础薄弱,规模不够壮大;社会投资启动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5793公顷,甘蔗面积扩大9647公顷,蔬菜面积扩大2337公顷,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年粮食、甘蔗、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有较大增加。

畜牧业水产品生产持续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地方优势品种和外来名特优品种,主要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17公顷,比上年增加4408公顷,迹地更新5046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0222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08%,林业用地绿化率达93.78%,当年退耕还林面积335公顷,比上年增加160公顷,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新贡献。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2002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8.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9%;大、中、小型拖拉机4.06万台,增长4.64%;农用排灌机械20.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67万吨,比上年下降0.83%;全年农村用电量24552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3.6%;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年末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8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24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我市进一步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8.99亿元,增长16.7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87.99亿元,增长19.07%,重工业总产值61亿元,增长13.69%。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74.12亿元,增长14.26%;大中型工业产值87.83亿元,增长17.24%;集体工业产值15.24亿元,增长6.13%;股份制工业产值82.05亿元,增长27.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产值22.96亿元,增长11.90%;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产值3.27亿元,增长16.88%。

新产品开发取得进展。全年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1%。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支柱产品增幅较大。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1.79%,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比上年上升0.52个百分点;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1%。

建筑业稳定发展。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进一步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2002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年施工工程4865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030个,占全部总施工工程个数的41.73%,优良工程达41.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4.1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3.9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随着我市“136”城市建设工程的启动,推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发展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2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5%。其中,国有及其他完成投资110.94亿元,增长24.72%。投资构成中,基本建设投资64.13亿元,增长31.46%;更新改造投资19.55亿元,增长24.57%;房地产开发投资23.88亿元,增长28.65%。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2002年,用于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51.49%;邮电通讯建设投资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75%;教育事业投资4.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5%。全市在建项目926个,建成投产项目450个,投产率为48.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57.2%。

“136”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全面启动,项目进展顺利。全市“136”工程建设项目118项,已开工建设94项,开工建设项目达79%。其中,城市道路新建项目32项,已建成投入使用22项;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10项,均在建设中;城市路灯工程5项,已完成投入使用;城市广场建设项目3项,建成开放两项;环卫建设工程2项,建成使用1项;邕江防洪系统完善工程3项,完成投入使用2项;园林绿化、景观亮化工程及湖泊治理工程14项,建成投入使用11项;青秀山配套建设工程2项,投入使用1项;城市供水供气建设工程3项,投入使用两项;城市公共交通项目7项,投入使用两项;信息化建设工程2项,建成投入使用1项;小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工程6项,已完工3项;其他建设工程5项,均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