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6 东莞市统计局

旅游

年末全市有星级酒店9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8家,四星级酒店25家,三星级酒店31家,二星级酒店21家,一星级酒店2家。全市有旅行社3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家,国内旅行社30家。全年接待国际及港澳台旅游入境人数248.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入境外国人101.8万人次,增长25.9%;港、澳、台同胞146.25万人次,增长30.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27亿美元,增长28.7%。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477.02万人次,增长26.2%。国内旅游总收入118.88亿元,增长23.8%。

三、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规划,我市编制了《东莞市28镇住房建设规划》,《东莞市域生态绿线规划》,《东莞市绿线管理办法》,《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方案。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2.61亿元。城市建设投资81.92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88.48亿元。一批新的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市委党校新校、报业大厦已交付使用,市植物园基本完工;广电中心、市人民医院新院工程正抓紧施工;北五环、石鼓连接线、广园东连接线、环莞快速路等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城市绿化

年末全市建成区土地面积681.85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51.89平方公里。年末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0.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3.0%。森林覆盖率为35.5%,林地绿化率达98.8%。整治生态环境,广深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整治,取得一定成效;首期市属7条主干道路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莞长、莞龙、莞樟、东深4条公路整治工程已实施,港口大道、莞深高速、西部干道整治工程正在抓紧推进。32个镇街大力推进整山育林、保田治水、公园广场、道路绿化等生态工程,累计增加绿化面积约3640万平方米,种植乔木约666.12万株,清污、清淤约287.70万立方米。

公用事业

年末全市有公交线路85条,公交运营车辆1343辆,运营出租小汽车6381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2.29亿人次。

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650万立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7.42亿立方米,自来水用水总量15.58亿立方米。年末供水管道总长度6000公里。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15.40亿千瓦时,增长9.2%,其中工业用电395.61亿千瓦时,增长7.3%;照明用电85.99亿千瓦时,增长13.2%。年末全市液化石油气家庭用户87.88万户,天然气家庭用户6.93万户。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量41.35万吨,天然气供气量1.78亿立方米。

信息技术应用

市工商、国地税、卫生、质监等部门参与建成了“全市企业基础数据交换共享”项目,实现了各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共享工作突破。完成了全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二期建设工作,实现了我市行政审批业务信息实时上报二期工程、市级行政部门办事窗口视频图像、音频的实时传输监控,有效提高我市行政审批监察和服务水平。

2007年信息化综合指数为71.7(按常住人口计算)。年末全市程控电话用户512.54万户,比上年增加51.23万户。其中普通固定电话178.20万户,增加13.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08.23万户,增加191.89万户,其中充值卡用户1299.59万户,增加197.52万户。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169.67亿分钟,比上年增长1.3%。其中对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2.48亿分钟。年末互联网用户72.78万户,比上年增加14.75万户;宽带接入用户64.74万户,增加17.28万户;全市有线电视用户73万户,增加3万户,其中有线电视双向改造完成25万户,增加2万户。

四、体制改革

出台了《东莞市加快培育企业上市工作方案》和《东莞市培育企业上市操作规程》,对19家认定上市后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市场准入管理,全面推进食品质量管理责任制等七项制度,督促食品经营户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食品。

推进国有工业用地入市招拍挂。制订了《东莞市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工业用地使用权暂行办法》。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引导,通过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和房地产企业管理资质管理、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明确镇(街)规划建设办公室对房地产业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等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经营行为。开展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试点工程。

成立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做好环保和交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编制申请工作。做好长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东莞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东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机构编制方案》和《东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方案》。继续审核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新颁布了《东莞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出台《东莞市城乡特殊困难人员基本医疗救助办法》,起草了《东莞市自然灾害救济暂行办法》。

结合贯彻《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完善相关管理衔接,出台《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

开始实施市镇统筹办学,推进三级办学管理体制向二级办学管理体制转变,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组织实施全市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和调整改革方案,实施新的医疗收费项目和标准后,一、二甲医院的服务收费水平总体下降11%,三甲医院收费水平下降8.3%。

稳步推进燃气价格改革,采取措施平抑液化石油气价格,取消管道煤气初装费政策,规范燃气销售价格。

落实省物价局《关于加强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收费行为。2007年共取消了11项行政事业收费,涉及金额59.9万元;取消了代办房地产权证劳务费,涉及金额1591.75万元。对符合条件转型的“摩的”司机给予减免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等六项费用的优惠。对在专项整治期间主动申请办理工商登记注册的食品经营主体免收登记注册费及管理费。推动户籍改革新政策,引进人才及随迁家属入户时均免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五、社会事业

科技

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1家,累计达到369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2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高新技术产品工业总产值1820亿元,增长18.6%;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1450亿元,增长25.0%。

全年专利申请量13842件、授权量675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0.1%和38.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76件,授权量44件;实用新型申请量3458件,授权量2507件;外观设计申请量9508件,授权量420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