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6 汕尾市统计局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9.95亿元,增长15.0%。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5.57万户,增长9.0%,其中,城市27.45万户,乡村29.12万户,分别增长12.3%和6.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5.7万户,增长19.0%。

六、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趋向活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转变、消费环境的改善,消费需求逐步提升。2005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5.87亿元,增长15.7%;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4.45亿元,增长16.1%。分行业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7.07亿元,增长15.3%;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8.46亿元,增长19.6%。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经济成效显著。2005年,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加强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7603万美元,增长57.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1539万美元,增长47.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108万美元,增长28.3%。全年外贸出口总值642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8%,增幅较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一般贸易出口3783万美元,增长59.0%;加工贸易出口60428万美元,增长58.6%;“三资”企业出口53462万美元,增长92.4%。

旅游业稳定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51.25万人次,增长1.83%,其中接待国际游客、港澳台同胞2.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全市旅游总收入13.57亿元,其中外汇收入455万美元,分别增长6.9%和12.9%。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77亿元,比年初增长11.3%;各项贷款余额57.21亿元,比年初下降0.1%。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各类保费收入13222万元,赔款金额5867万元。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科技强省战略部署,积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科研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创办了一批种养科普示范基地,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后劲。2005年,我市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8项,其中31个获省立项。积极实施“人才兴市”战略,科技队伍进一步扩大,2005年末,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84万人,比上年增长7.6%,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万人,比上年增长17.7%。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继续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加大示范性高中建设和老区小学危房改造力度,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加强。第三批85所老区破旧小学改造、7所示范性高中和5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全市高考前三批A线入围数突破4000人大关,达到4038人,创历年高考最好成绩。2005年,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03万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8.07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9.82万人。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351人,中等职业学校(含职中)在校学生622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45%,小学五年保留率97.89%,初中三年保留率95.1%。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加快文化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丰富文艺活动,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成功举办了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汕尾日报》、汕尾电视台增设栏目,加强了宣传舆论力度。全市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藏量6.6万册件。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卫生部门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力度,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各地不断加大卫生投入,基层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不包括村级医疗点,下同)437个,医院、卫生院床位369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071人,其中医生2547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市继续认真贯彻《体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推进竞技体育工作。2005年,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30枚,其中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金牌10枚、银牌1枚、铜牌1枚;在省级各类比赛中获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5枚。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大人口控制和计生目标管理力度,人口的自然增长得到控制。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315.36万人,比上年增长1.2%;据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2005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包括居住本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不包括离开本地半年以上的外出人口)279.87万人。

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据住户抽样调查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843元,增长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08元,增长22.4%;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1,增长9.4%,人均消费支出7164元,增长6.4%。据劳动工资统计,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3405元,增长9.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8.39亿元,比年初增长13.9%。

注:1、本公报统计资料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邮电业务总量完成额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