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6 肇庆市统计局

全市体育健儿在省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勇夺103枚金牌,名列全省21个代表团第四名,并荣获突出贡献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封开县优秀体育健儿刘海涛代表国家征战多哈亚运会,夺取2枚金牌。端州区睦岗镇和广宁县谭布镇分别被评为全国和省亿万农民健身先进镇。全年全市举办大型的群众体育活动或比赛450多次,参与人数达210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与安全生产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7元,比上年增长14.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4.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6.6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853元,增长5.9%。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60.93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3.06万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4.54万人,比上年增长9.0%;参加失业保险27.66万人,增长3.5%;参加医疗保险32.17万人,增长8.4%;参加工伤保险21.09万人,增长9.4%;参加生育保险19.18万人,增长8.6%。全年征收社会保险基金9.21亿元,增长13.8%;年末基金累计结余12.77亿元,增长19.4%。

全年全市共投入救灾款1.5亿元,恢复住房0.44万户。全市已保五保对象1.42万人。到2006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6.2万人,其中城镇0.8万人,农村5.3万人;共发放低保救助金0.31亿元,医疗救助金137万元。

全年全市共接待求助人员1034人,实际求助877人。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0.98亿元,筹集福利资金0.34万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813起,比上年下降5.96%;死亡329人,受伤2221人,直接经济损失767.55万元,分别下降8.9%、1.1%和24.7%。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779起,下降4.7%;死亡307人,受伤2212人,直接经济损失360.76万元,分别下降5.8%、1.2%和19.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6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9。

十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末户籍人口404.65万人,比上年增加8.1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1.17‰,死亡率5.05‰,自然增长率6.13‰。

年末常住人口370.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44.85%,乡村人口占55.15%。

全年全市耕地面积减少9951.43公顷,增加589.85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9361.58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实际占用耕地9775.4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54.14公顷。

全市全年水资源总量14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3958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802毫米,比上年增加25毫米。全年总用水量22.2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54亿立方米,增长0.2%;工业用水3.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4%;农业用水16.38亿立方米,减少0.7%。全市人均用水量为603立方米。

截至2006年底,全市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61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共计36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14种,水气矿产2种。石膏矿保有资源储量2982万吨,铁矿石保有资源储量4054万吨,水泥灰岩矿保有资源储量15000万吨。

全年灰霾天气日数71天,比上年增加41天;年日照时数1407小时,比上年增加87小时,比正常年份平均减少319小时。

全市市级水质监控断面中,水质功能类别为Ⅱ类的有8个,达标率100%;水质功能类别为Ⅳ类的有4个,达标率100%。满足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100%。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15个,面积136.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面积85.2平方公里。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4个,处理能力16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5%。建成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座,日处理垃圾能力0.06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30%。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6个,总面积45031公顷。生态示范村24个,总面积4267公顷。

肇庆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全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迹地更新、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24862公顷,义务植树565.05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9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5.1%。截止2006年,全市建立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38239公顷。广宁县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封开县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的人均指标数据按常住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