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财政、金融、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200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34.40亿元,比年初增长13.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5.93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88.47亿元,增长3.5%。 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9.92亿元,减少4.8%;人身险保费收入22.64亿元,增长53.1%。各项赔款支出6.75亿元,增长12.7%,其中:财产保险5.12亿元,增长9.2%;人身保险1.63亿元,增长25.4%。 九、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工作再创新局面。各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共有各级企业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总数达97家。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1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14家。积极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全市共有民科企业500家,其中:省级民科企业148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市专利申请量6897件,比上年增长25.6%,居全省第二位;授权量4892件,增长21.6%,居全省第一位。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全市有幼儿园832所,在园幼儿15.27万人;小学653所,在校学生40.10万人,普通中学188所,在校学生27.75万人,职业中学26所,在校学生3.18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9%,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0.3%。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比例达35.2%。教育信息化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市80%的中小学校实现“校校通”,平均每11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市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1间,文化馆6间,博物馆6间,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间。电影放映单位88个。电视台1座,电台1座。县(区)级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9%,电视人口覆盖率98%。图书馆馆藏176万册,其中图书藏量140万册。《佛山日报》总印数2555万份。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拥有卫生医疗机构784个,其中:医院(含卫生院)88个。卫生机构床位14557张,其中:医院床位1361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30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00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5.09人和2.06人。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在第十一届省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勇夺成人组金牌36块、银牌45.5块、铜牌39.5块;少年组金牌109.5块、银牌77.5块、铜牌101.5块。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8.5%,优秀率为32.2%。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以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为契机,积极做好《佛山市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佛山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的编制工作。继续实施“路堤结合”工程,高标准加固佛山大堤。加快城南碧水工程建设,全年实施项目9个,共投资7700多万元,整治河涌1.9公里,建设污水干管5公里。广佛地铁正式动工建设。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市环境保护在推进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源深化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全市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2.37%,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69.67%,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99.3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3.68%,汽车尾气达标率为82.81%。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部总户数100.67万户,总人口338.98万人,比上年增加3.13万人,增长0.9%。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582元(新口径,按旧口径计算为14336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6288元,增长5.0%。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5872元,增长11.6%。据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160台,电冰箱98台,洗衣机102台,淋浴热水器100台,组合音响67台,影碟机74台,空调器144台,摩托车138辆,家用电脑63台,移动电话152部。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5.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1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6万人。全市共有敬老院92间。其中,省一级敬老院33间,省二级敬老院12间,省级敬老院占全市敬老院的48.9%。敬老院床位3716张。社区服务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共有社区服务设施623个。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