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环境治理有了新的突破。2002年我市全面完成了甘化厂的制浆红液治理项目,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统一良性循环。全市共有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环保局专家验收,有力地促进了江门市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合理控制。全市年末总人口381.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59万人。全市人口性别比(男:女)为50.9:49.1。全年出生人口为3.46万人,死亡人口为2.2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51‰。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11001元,增长10.6%;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11170元,增长8.8%。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793元,增长4.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保持较快的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8.35亿元,增长12.64%。 社会福利保障事业日益完善。2002年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260元/月,接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8万人。全市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02亿元,增长6%,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96.38%。失业保险基金收入0.98亿元,增长14%,失业基金收缴率96.11%。全市离休、退休、退职人员9.7万人,保险福利费用总额5.5亿元,增长3.63%。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4.05万人,增长4.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7.83万人,增长3.31%。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88万人,增长5.32%。 我市拥有社会福利院5间,社会福利院收寄养人数345人,社会福利院床位852张;拥有敬老院83间,敬老院收寄养人数1858人,敬老院床位3627张;全市社区服务设施810个。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所有统计数据应以今后出版的《江门统计年鉴-2003》为准。 2、公报中各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公布,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