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佛山市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克服困难,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实力增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2000年,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4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九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665元,比上年增长10%,“九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1.6%。各产业增加值分别为:第一产业64.98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49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第三产业38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九五”期间一、二、三产业分别每年递增6.5%、13.4%、13.9%。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围绕“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三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大产业的比重为6.9:52.6:40.5,与上年比,第一产业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与1995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5.3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步伐加大,公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扭亏脱困效果显著。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公务员分配制度等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还跟不上经济加快发展要求;国企活力不足;劳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运行良好。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7.56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种植业产值45.08亿元,比上年增长6.5%;林业产值0.28亿元,比上年增长6.7%;牧业产值25.8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副业产值0.96亿元,比上年增长3.9%;渔业产值55.4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78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九五”期间,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乡镇企业硕果累累。“三高”农业和“特色”农业以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6.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1.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0%;化肥施用量(折纯)5.55万吨;农村用电量61.22亿千瓦时,增长6.9%;有效灌溉面积达80.1%。 农村经济运行良好,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规模经济发展壮大。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57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18.1%。全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镇和企业分别为36个和7个,比上年分别增加了5个和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47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完成工业总产值203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153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以下口径相同)。轻工业产值913.91亿元,增长14.8%;重工业产值619.50亿元,增长24.2%。国有工业总产值76.67亿元,下降6.7%;集体工业产值292.88亿元,增长7.1%;“三资”工业总产值680.84亿元,增长25.2%;股份制工业总产值360.35亿元,增长32.2%;股份合作工业总产值13.80亿元,增长11.2%;其他经济工业总产值108.87亿元,下降7.0%。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与上年比,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8.06%,提高了3.25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8.78亿元,增长9.1%;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4.8%。 国有企业基本实现扭亏脱困的目标。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45.8%;企业亏损面17.5%,比上年下降5.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55亿元,比上年下降25.4%。 “九五”期间,佛山工业加大改革力度,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生产和效益开创了新的局面。工业增加值由1996年的327.91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470.1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996年的1346.54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2036.5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4.2%。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尤其是农村集体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最大。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30亿元,增长6.5%;更新改造投资15.01亿元,下降6.4%;房地产开发投资57.71亿元,增长31.7%;农村集体投资67.73亿元,增长74.7%。 在县以上投资中,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工程效益有:啤酒10万吨/年、灯泡灯管9480万只/年、机制纸板1万吨/年、固定电话扩容1.7万门、移动电话扩容37.03万门、新建独立公路桥梁工程3座、各类学校席位1.56万个、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58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5.2公里。 “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6.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22.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有长足发展。全年完成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0740万吨,比上年增长5.5%;货物周转量73.1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7.2%;客运量8508万人,比上年增长53.7%;旅客周转量24.9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6%。全市邮电业务总量66.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城乡固定电话装机总容量达150.29万门,移动电话装机容量227.9万门。 “九五”期间,佛山市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形成一个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齐备、辐射力强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公路密度名列全国前茅,由1995年的每百平方公里面积有73公里公路长度提高到2000年的97公里公路长度。通讯信息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首个电话装机容量超百万门的地级市和华南地区首个地级电话市,形成一个覆盖面广、功能齐全、高效率的现代化通信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