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初中 144 49435 143707 -3.3 小 学 904 32928 235123 -7.7 大力加强科技工作,区域创新体系、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山区市前列。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增长20%。2008年,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重新认定,全市有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末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家,其中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5家,乳源东阳光公司铝板带产品(HFF)成为我市首个中国名牌产品。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特色产业基地总产值102亿元。全年取得科技成果84项,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77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年实施“火炬计划”28项,其中国家级9项;实施“星火计划”49项,其中国家级2项。申请专利407件,专利授权265 件,其中发明授权25件。乳源东阳光公司经国家批准设立了我市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九 文化、卫生和体育 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成功举办纪念张九龄诞辰1330周年活动。粤北风情歌舞《月姐歌》获首届中国客家文化节金奖,20项文艺作品获国家或省级奖励。民俗瑶族盘王节传承人盘良安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韶关市志》(1988—2000)完成总纂工作。年末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10个,文化站106个,文化广场12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9个,剧场、影剧院1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78.3万册。卫星地面接收站点433个,微波线路总长270公里,广播电视微波站3座,广播调频发射台8座,98个镇、838个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广播覆盖率96.85%。电视发射台9座,有线电视用户4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3556户,电视覆盖率97.35%,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1%。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三级医疗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年末医疗卫生机构70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6个,床位9900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妇幼保健院(站、所)9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46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614人、注册护士4689人。乡镇卫生院114个,床位1726张,卫生技术人员2321人,乡村医疗点150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96.8%,药品监督网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8%,居全省前列。全市碘盐片概率92%,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94%,农村居民卫生户厕普及率79.31 %,农村改水受益率98.3%,其中自来水普及率65.41%。全年无偿献血2.96万人次,荣获“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 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和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韶关籍运动员马丽芸参加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小轮车竞速项目的比赛;市老年人体育协会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中老年人太极拳(剑)农村组的比赛,获得42式太极拳(剑)2个集体项目一等奖,个人赛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2枚的好成绩;市武术协会参加2008年“迎奥运杯”香港国际武术节比赛,获得团体1个第一名,个人7个第一名和1个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举办韶关市参加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广东、惠州站)火炬手出征仪式、“迎奥运·庆三八”女子体育比赛、迎奥运“创卫杯”龙舟赛、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2008年韶关市“韶关碧桂园·花园里杯”市直机关体育运动会、“保险杯”元旦环城跑等活动。完成200多个农村健身工程建设。全年销售体育彩票689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十 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据居民家庭抽样调查,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8174元,增长11.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89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4848元,增长12.6%。韶关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9元,增长11%;市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0666元,增长8.4%;市区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42.3%。在岗职工年人平均工资25962元,增长12.6%。 全年城乡竣工住宅面积339.79万平方米,增长22.4%。其中: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42.09万平方米;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97.70 万平方米。65%以上的农户住上楼房或红砖瓦房,2689户冰灾“全倒户”在国庆前搬入新居,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29.03平方米。韶关市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09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提高。近万名早期离开国有企业的职工理顺了参保关系,8.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大幅度提高养老待遇,城镇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做到当年申报,当年解决。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5.5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5.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2.6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3.63万人。年末享受社会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8.74万人,比上年增长6%。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年征缴11.05亿元,增长21.7%;医疗保险基金全年征缴6.71亿元,增长30.5%。 年末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06所(敬老院95所,社会福利院11所),床位3664张,在院人数2682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8万人,其中城镇2.8万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8959 万元,其中城镇3605万元。发放救灾资金1950万元,救济物资折款105万元,累计救济12.3万人次。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2004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1230万元。 全年共发生工矿商贸企业、交通和火灾事故473起,比上年下降23.2%,死亡285人、增长1.4%,直接经济损失1630万元、增长2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83起、下降20.9%,死亡255人、下降3.4%,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下降1%;工矿商贸企业事故25起、死亡30人,分别增长47.1%和76.5%,直接经济损失541万元、增长46.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52,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3.7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