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乘势而上,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增速六年来首次突破两位数。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60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9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303.79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249.00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8.88∶49.20∶41.92转变为8.44∶50.32∶41.24,第一、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工业强市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市人均GDP12421元,增长10.1%。 市场价格上涨。食品、烟酒及用品、居住类等价格持续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为近几年来新高;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等价格有所下降。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4.35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城镇在岗职工28.56万人,下降1.0%;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18.84万人,增长41.0%。城镇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61万人;实现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13万人,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的66.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2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0%。 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偏小,缺少支柱产业和大项目支撑,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就业与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新增投资不足,用地、用电、用工、资金等生产要素紧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仍较突出。 二、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畜牧业生产克服了年初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影响,总体上保持稳步发展。渔业生产持续增长。农业产业化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农业增加值50.97亿元,比上年增长2.7%;农业总产值80.56亿元,增长1.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45万千瓦,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农业机械动力9.93千瓦;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5.33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6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71%;农村用电量11.80亿千瓦时。 农村乡镇企业不断发展。2004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75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营业收入728.44亿元,利润总额25.68亿元,乡镇企业出****货值111.48亿元,分别增长13.1%、6.7%和20.0%。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主导地位日益显现。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增加技改项目投入,整合工业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千亿元大关,全年完成1076.04亿元,增长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48.00亿元,增长15.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2%、集体企业增长16.6%、股份制企业增长17.5%、“三资”企业增长15.5%,大中型企业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28.58亿元,增长13.5%;出****货值140.26亿元,增长14.2%。工业产品销售率96.5%,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0亿元,增长14.3%,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9%。全市工业用电量48.25亿千瓦时,增长16.9%。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据全市11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盈利企业盈利额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亏损企业亏损额9.60亿元,增长7.2%;全年实现利润11.78亿元,增长8.9%;利税总额31.79亿元,增长9.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6.1%,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下降0.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下降7.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提高3.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加快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0.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9.8%。 建筑业加强对外拓展取得好成绩。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施工单位工程个数2330个,下降7.4%。其中,投标承包1043个,下降5.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94万平方米,增长5.0%;房屋竣工面积621万平方米,增长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92亿元,下降8.5%;更新改造投资13.55亿元,下降2.6%;房地产投资17.14亿元,增长13.9%;其他投资31.29亿元,增长33.3%。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23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9个。新增固定资产99.21亿元,下降14.3%。 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或顺利推进。珠池港区二期工程、礐石大桥北引道、国道324线峡山至陈店路段、省道237线和平至谷饶路段、24个行政村共43公里水泥路等项目建成使用。完成中山西路、长平路与华山路交叉路口“水浸街”改造工程等项目。新建、续建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34个。金凤路桥、金鸿公路、广澳港区一期工程、汕头港主航道及外拦门沙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继续推进。外砂大桥、莲阳大桥扩建和嵩山路北段、韩江路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有: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95.3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94万千伏安;生产化学原料药50吨/年,中成药1980吨/年,啤酒30万吨/年,化学纤维4800吨/年;改建公路89.52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37座;新(扩)建沿海港口码头泊位6个,年吞吐量172万吨;中等学校学生席位21088个、小学学生席位42425个;医院病床470张;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2.67公里,城市液化石油气储气能力68吨,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8辆,城市道路扩建长度4.11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8.04公里,城市防洪堤长度8公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指安装能力)58个/年,程控交换机(指安装能力)87.32万线/年。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城市发展概念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三条经济带”的规划论证顺利展开,城市经济带完成堤路选线,绿地系统、城市灯光等一批专项规划也相继完成。城市公共设施更加完善,全年市政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市区建成区面积192.93平方公里。加快改造中心城区主干道路的配套建设,新扩建道路面积48万平方米,年末实有道路长度942公里。下水道排水管长度1573公里,排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135.2万吨,年供水总量27548万吨;居民家庭用气普及率92.5%。全市电网发购电量77.78亿千瓦时,增长14.6%。全市年末出租汽车2109辆,公共交通线路42条,客运量7331.3万人次;运营船只6艘,轮渡客运量848万人次。大力加强中心镇建设,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