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面对严峻经济形势,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在保持稳定,化解矛盾中前进,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基本完成“九五”计划主要任务。 “九五”时期,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4%,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7%,1997年,我市再次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名列41位。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30.95亿元,为“八五”时期的1.75倍,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累计141.32亿元,为1.18倍。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8%,非公有制工业总产值比重占75%。开放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五年进出口总值276.4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52.79亿美元。利用外资全方位展开,五年实际利用外资38.77亿美元,为“八五”时期的1.34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1%,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年均增长5.5%和3.0%,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年均上涨1.7%。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2000年,是“九五”计划最后一年。据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28.39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01.97亿元,增长8.5%。财政收入38.33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9:47.8:42.3。 宏观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529元,比上年增长2.5%,按增加值计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22937元,增长8.4%。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基本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目标;一批企业实施改制、产权转让、债转股的改革;企业脱钩解挂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成功举办第二届产权交易会,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社会保险制度各项配套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市经济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是:经济调整期滞后,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较低,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减缓,下岗职工增多,就业压力增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水稻品种趋向优质化。全市农业总产值88.43亿元,比上年增长4.6%。 粮食生产连续10年保持“吨谷市”。果蔬、畜牧、水产全面发展。 农业投入增加,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梅溪桥闸、云澳水库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完成。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7.47万千瓦,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农业机械动力9.93千瓦;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6.08万吨;农村用电量5.68亿千瓦时,增长19.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0.12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83.8%。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龙头企业投资,发展高新技术项目,进一步提高农村非农产业的比重。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65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非农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87.4%,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2000年,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措施,开展工业集中服务月活动,合力扶工,促进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09.7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工业总产值815.80亿元,增长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0.09亿元,增长18.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55.71亿元,增长1.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长22.9%,集体工业增长30.4%,股份制工业增长19.1%,“三资”工业增长11.9%。轻工业产值244.26亿元,增长20.2%,重工业产值115.83亿元,增长16.2%,比重由上年的31.4%上升为32.2%。大中型工业产值71.65亿元,增长19.2%。全市完成出****货值103.52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产品销售产值334.98亿元,增长18.8%,工业产品销售率93.0%。6万平方米多层电路板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对全市7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盈利企业盈利额1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5.63亿元,增亏12.2%,企业亏损面25.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75亿元,增长23.4%;实现利税总额19.80亿元,增长20.6%,其中大中型企业11.94亿元,增长49.0%。但部分小型企业仍未能走出困境。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16.49%,比上年提高6.53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下降0.1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增加11.7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减少5.7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持平;成本费用利润率增加0.2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3.6%。 全市建筑施工产值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03万平方米,增长12.9%;房屋竣工面积555万平方米,增长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2.07亿元,比上年下降15.5%,其中城镇集体以上投资78.25亿元,下降18.7%,农村集体单位投资18.86亿元,下降15.5%;城乡私人投资14.96亿元,增长7.2%。 在城镇集体以上投资中,更新改造投资升势强劲,房地产投资则温和下降。基本建设投资25.35亿元,下降20.0%,更新改造投资11.66亿元,增长61.0%,房地产投资22.48亿元,下降13.2%,其它投资18.76亿元,下降40.4%。能源、交通、邮电通讯基础设施投资额 18.59亿元,增长0.9%。 增加有效投资,开工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东区污水处理厂、324国道宕石至红旗岭路段改造工程已全面竣工;火车北站粮食储备库、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大楼竣工落成发挥效益;市区乌桥改建工程已在2001年春节前建成通车。“九运会”场馆之一的汕头游泳跳水馆、汕头公路主枢纽汽车客运中心站、揭海公路潮阳路段改建工程和澄海市第二水厂扩建工程正按计划推进。保税区中星油脂公司的年加工72万吨食用油脂制取精炼项目;超声电子股份公司的年产20万平方米高档多层印制板项目;超声仪器研究所的高性能超声诊断仪生产线及汕头君华大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