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绩。111个在建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91%。常吉高速公路州内段路基基本拉通;永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国道209吉首绕城线完成工程形象进度60%;吉凤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乾州中央商务区建设、凤大公路施工进度明显加快;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全州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建设、龙山里耶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设、吉首大学齐鲁楼、湘西大剧院、州民中综合楼项目已顺利竣工;州体育中心改造主体基本完工。50个州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已有41个项目实现开工。 房地产开发产销趋旺。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11亿元,增长36.9%,其中住宅、商业用房投资分别增长57.1%和26.7%。商品房销售面积36.8万平方米,增长0.3%。商品房空置面积2.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77.8%,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0.4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83.9%。 五、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6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亿元,增长15.9%,其中城市18.7亿元,增长23.4%,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43.2亿元,增长12.9%,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9.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亿元,增长15.8%;餐饮业9.8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2.1亿元,增长12.9%。全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5.6亿元,增长42.2%。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州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8个,商品总成交额29亿元。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73亿美元,增长10.9%,其中出口1.71亿美元,增长11.8%。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941万美元,增长12.3%。引进内资项目231个,到位资金23.6亿元,增长49.5%。 六、旅游业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旅游者655.8万人次,增长14.8%。实现旅游总收入24.6亿元,增长23%。全年接待来州旅游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1.95万人次。全年全州旅行社2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星级旅游宾馆33家,旅游车143辆,旅游船352艘,旅游直接人员达6510人。凤凰古城、里耶古城、乾州古城、花垣边城、秦简博物馆、黄永玉艺术馆等一批旅游景区景点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或完工,旅游交通网络和停车场、游道、星级宾馆、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我州被国际旅游组织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去处”,并成功争创成为CCTV2006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成功举办了深圳“神秘湘西”旅游产品推介会、“天下凤凰聚凤凰”、陕西临潼—湘西里耶秦文化之旅等旅游促销活动。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增长加快。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6.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7%,货运量2296万吨,增长26.1%;旅客周转量19.9亿人公里,增长12.9%,客运量4962万人,增长1.6%。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73亿元,增长39.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863万元,增长13.3%;电信业务总量13.04亿元,增长41.3%。固定电话用户32.88万户,增长11%;移动电话用户39.63万户,增长31.1%。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2.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4.7部/百人,分别比上年提高1.14部/百人和3.42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9.68万户,净增1.33万户。 八、金融与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5亿元,比年初增长27.2%。全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01.7亿元,比年初增长8%,其中短期贷款59.36亿元,比年初增长8%;中长期贷款42亿元,比年初增长12.7%。 保险事业有新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88亿元,增长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7亿元,增长20.1%;寿险保费收入1.58亿元,增长12%;健康险保费收入0.21亿元,下降35.6%;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0.12亿元,增长0.2%。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0.88亿元,增长3.3%。 九、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组织实施州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7项,投入科技资金1669万元,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68项,开发新产品、新品种61个,州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实现产值7.6亿元,利税1.86亿元。全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6个、民营科技企业6家,全州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5亿元,利税3.8亿元,分别增长17%和9%;全州55家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产值14.7亿元,利税2.6亿元,分别增长16%和12%。科技富民强企兴州专项计划取得显著成绩,首批50个科技攻关项目,投入财政资金800万元,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8.5亿元,41%的项目实现当年见效,全年专项项目共新增产值2.8亿元,利税0.31亿元。高效农业示范成效显著。全年共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64项,投入科技资金570万元,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6项,开发新产品、新品种18项。围绕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万余亩,开展科技培训18万人次。技术市场和专利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国家专利申请量108件,专利授权42件,新培育技贸机构和科技中介组织16家。全年评定州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州大学3所,在校学生28471人,招生7376人,毕业生6526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19058人,招生7751人,毕业生3276人;普通中学190所,在校学生177952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8018人,招生14825人,毕业生9957人;初中在校学生141520人,招生46841人,毕业生46596人;小学1538所,在校学生259177人,招生42311人,毕业生48567人,其中受过学前教育34279人。全州小学入学率为99.3%,毕业率为99.4%;初中升学率为55.2%。全州平均每万人中在校学生数分别为大学75人、中专71人、普通高中145人、初中521人、小学869人。全州共有10827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7027人被全国各级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近三年对292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寄宿制学校建设(不含日元贷款项目校),共投入资金2.86亿元,新建校舍面积52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了中小学危房。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全州有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8个、艺术馆1个、文化站225个、文艺研究所2个、文艺中专学校1所、博物馆4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公共图书馆9个。迎春活动、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活动、文化下乡活动、广场文化等活动丰富多彩。全州共组织万人以上大型文艺活动500多场次,送戏下乡演出914场,送书及科技资料下乡2.3万册(份),电影下乡放映1920场。全州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781件,获国家级奖励17个、省级奖励58个。州民族歌舞团创作的大型民族舞蹈诗《我的湘西》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奖,舞蹈《碰碰对》、《大摆手》、《毛古斯》、器乐演奏《打溜子.八哥洗澡》等节目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优秀节目奖;古丈《四面鼓》参加了中央电视台CCTV举办的中国民歌、民舞盛典表演活动,获优秀表演奖。在湖南省艺术节音乐舞蹈作品暨湖南省第六届“三湘群星奖”、“三湘蒲公英”奖中,我州选送的群舞《苗家富、银铃美》获金奖。沈从文故居、凤凰古城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3处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共检查各类文化经营户5122家(次),收缴非法出版书刊5.27万册,收缴非法盗版音像制品5.29万本(盒),****音像制品1076本,查处无证经营34家,停业整顿18家,行政处罚83家,吊销营业许可证2家,处罚违规印刷场所4个,取缔关闭非法出版物店档和摊点18个,取缔关闭非法印刷场所2个;查办各类案件132起,维护了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