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省人民在中共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团结拼搏、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发展和改革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67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3.8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856.8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793.64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上年的9.4:50.2:40.4转化为8.8:50.2:41.0。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仍居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加快上升。 市场价格在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4%,其中食品下降1.9%,居住下降0.7%,服务项目上升1.1%。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5%;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7%。 城镇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134.1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其中城镇在岗职工728.7万人,增长0.6%;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435.2万人,增长18.6%。年末全省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尚有0.5万人,下降88.4%。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4.1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6.5万人,登记失业率3.1%。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物价持续低位徘徊;需求结构性矛盾还未能有效解决;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等。 二、农业 农作物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80.9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3.2%;总产量1484.16万吨,下降13.8%。糖蔗总产量1136.45万吨,增长5.9%。油料总产量76.37万吨,下降5.6%。蔬菜总产量2442.53万吨,增长2.7%。水果总产量698.91万吨,增长18.3%。花卉、药材、优质蔬菜等发展较快。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完成荒山造林、迹地更新、低产林改造面积169.98千公顷;其中宜林荒山荒沙造林57.56千公顷,增长77.9%。义务植树9003万株。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森林覆盖率57.2%。 畜牧、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43.63万吨,比上年增长3.1%。水产品产量628.06万吨,增长3.0%。其中海产品产量374.36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53.70万吨,分别增长2.0%和4.6%。水产养殖面积585.72千公顷,增长1.2%。 全年农业机械动力1779.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化肥施用量(折纯)196.44万吨,增长0.7%;有效灌溉面积1424.96千公顷,下降1.5%;农村用电量586.36亿千瓦时,增长26.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523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4224.55亿元,增长15.0%。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877.99亿元,增长13.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346.56亿元,增长16.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4.7%,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5.0%,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0.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5.9%。 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增长27.8%,微波通信设备增长67.5%,移动通信设备增长188.0%,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31.4%,移动电话增长67.7%,彩色显像管增长39.1%。装备制造业增势加快,全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3.8%,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5%。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迅猛,东西两翼和山区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关闭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全年关闭小水泥厂236家,小玻璃厂4家。 工业品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产品产值6614.50亿元,比上年增长26.5%;产品出****货值6505.02亿元,增长22.2%。出口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6.7%。 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0.8,比上年提高9.5点。其中资产负债率下降0.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率提高2.2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提高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0.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2.2%,产品销售率提高0.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716.88亿元,增长26.4%;亏损企业亏损额138.15亿元,下降18.6%;税金总额577.89亿元,增长15.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9.1%,税金增长22.8%。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62.03亿元,比上年增长8.8%。施工单位工程个数49422个,下降11.6%,其中投标承包17796个,增长12.9%;实现利税63.09亿元,增长13.8%。 矿产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全省共安排地质勘查项目49项,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处,完成1:25万区域调查13648平方公里,1:5万区域调查600平方公里,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5.6万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94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52.18亿元,增长9.1%;更新改造投资511.03亿元,增长6.2%;房地产开发投资1117.44亿元,增长18.5%。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9445个,增长15.5%;其中新开工项目5247个,增长25.9%。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在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第一产业全年投资7.63亿元,比上年下降26.8%;第二产业投资757.43亿元,增长34.6%。其中,原材料工业投资78.64亿元,增长87.7%;能源工业投资287.30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投资1098.15亿元,下降4.3%。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282.33亿元,增长4.1%;邮电通讯业投资210.98亿元,增长98.9%。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全年非国有投资2698.12亿元,增长18.3%,占全省投资的68.4%。 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全年53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57.39亿元,为年计划的94.1%。实际建成投产项目7个:粤海铁路通道粤境段、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珠江钢厂、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经济型轿车、珠海PTA项目、广肇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复线龙川至东莞段等项目全部竣工投产。部分投产项目5个:广州地铁二号线、京珠高速公路小塘至甘塘段、甘塘至广州段、西江下游肇庆至虎跳门航道、汕梅高速公路等项目分阶段相继竣工投入商运。 |